1 / 3
文档名称:

参观韶山心得体会.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参观韶山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0/2/16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参观韶山心得体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参观韶山心得体会七月三日,在监狱党委的组织下,怀着对已故革命领袖无限崇敬的心情,我们来到这片令人神往的土地,来到了一代伟人毛主席、刘少奇的故乡——韶山。      进入主席故居,我们看到这是一栋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典型南方农舍,它门临绿水,背依青山,成凹字型结构,这里老百姓称为‘一担柴’。当年这里居住着两户人家,东边13间小青瓦房为毛泽东家,西边四间茅草屋为邻居家,中间堂屋为两家共用,总计占地面积56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70余平方米。导游介绍,1878年毛泽东的曾祖父毛祖人买下上屋场东边的五间茅草屋,1888年毛泽东的祖父毛恩普携儿子毛顺生、儿媳妇文氏迁居于此。后来毛家几代人历经几十年将故居改建和扩建军,到19建军成现状,但房子建成仅一年多,毛泽东的母亲、父亲相继去世。毛泽东在父母去世后又将弟妹带出去参加革命,故居由当地农民居住。1929年国民党政府没收了这栋房子,将它出租给农民,年深日久,房子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部分家具遗失。解放后,人民政府收回了房子,并对它进行了修缮,基本上恢复了原貌。大家今天看到的房子是按19的原状恢复的。这个时候是毛泽东家经济状况最好的时期,当时家里拥有这13间半瓦房和22亩田土。但是身为毛家长子的毛泽东并未继承父业,而走出韶山,登上了中国政治的大舞台,由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大门顶端挂着的“毛泽东同志故居”金字红木匾,是邓小平同志1983年4月2日亲笔题写的。经过了堂屋、火堂、厨房等房间,我们来到了主席小时候学****的地方。当年,毛主席晚上读书就是用的这盏小油灯。主席天资聪颖,又酷爱读书,夏天的晚上蚊子多,他就在床边放一张条凳,凳上放一盏灯,人躲到蚊帐里面,将头伸到帐子外看书。冬天,他常常躺在被子里读书到深夜。甚至在他13岁至15岁停学在家劳动的时候,他也往往白天下在劳动,晚上读书读得很晚。有时为了不让父母为他担心,便用被子蒙上窗户,躲在房子里刻苦攻读。在看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后,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怎么这些书里写的英雄都是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从来没有描写过拿锄头劳动的农民呢?他苦苦思索了两年,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些写书的人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他们是不会去写农民的,当时的主席很为农民不能上书而打抱不平。后来,他读到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一书,这本书提出了一系列救国救民的主张,他极为赞同,并且燃起了复学的愿望。毛主席的卧室上面是一个小阁楼。1925年他回来开展农民运动,在楼上开过秘密会议。在实际斗争中,毛主席培养的积极分子毛新枚、李耿侯、钟志申、庞叔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6月,主席在这楼上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建立了中共韶山支部,由毛神福轩担任第一任支部书记。也正是在这里,中国的历史悄然变化着,曙光即将照亮整个东方。刘少奇纪念馆一片青翠,庄严幽静。纪念馆共有八个展室,按少奇同志生平分为四个专题进行陈列,馆内陈列着丰富的图片、资料和实物,从不同角度展示着少奇同志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镜头和珍贵文物。在静谧的展厅内,讲解员专注而深情地介绍少奇同志从工人运动、白区工作到缔造新中国、发展和巩固中国共产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时期所做的独特贡献,娓娓而谈少奇同志在扩大新四军、党的建设、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卓越功绩,声情并茂地讲起这位历史巨人的朴素情怀和伟大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