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学习设计.doc

格式:doc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学习设计.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2/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学习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少数民族民间舞蹈》学****设计授课年级:高中二年级课时:两课时选材:《音乐与舞蹈》主讲:王蓓一、教学目标通过对少数民族舞蹈的赏析和了解,加强学生对少数民族舞蹈的认知性和对少数民族舞蹈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舞蹈的兴趣,加深他们的理解程度,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通过学****不同民族的舞蹈,使学生领会到少数民族不同风格舞蹈艺术的魅力,感受舞蹈的民族性和多样性。通过学****音乐与舞蹈这门课,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了解以及掌握音乐及舞蹈所带来的乐趣。二、学情分析舞蹈是一种以人体的动态形象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以人体的舞蹈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来传达人的感情信息的物质载体。舞蹈是一种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艺术活动形式,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开设的重要课程,基础教育阶段艺术类课程标准中,指出了舞蹈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并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除了汉族之外,其他民族也都有自己绚丽多彩的舞蹈,各族舞蹈风格独特,是我们学****的宝贵资源。雪域神光——藏族舞蹈在我国西部的西藏、青海、四川等地区生活着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藏族人民勤劳、善良、淳朴,善于用歌舞来表达感情,抒发情怀;歌舞活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藏族又被人们成为“歌舞的海洋”。藏语中的“谐”,指的就是歌与舞。藏族歌舞大都相互依托,紧密结合在一起。又因为地域不同,形成踢踏、弦子、锅庄等风格不同的舞蹈。由于藏族生活在高寒地区,衣有长袖,脚蹬皮靴是他们的着装****俗,因而形成藏族舞蹈中“舞袖”、“踢踏”的特点。一、舞蹈形式的介绍1、弦子:藏语称为“谐”,起源于四川巴塘,流传整个藏区,巴塘语称“叶”。“谐”的曲调优美,柔颤,富有歌唱性,其舞蹈动律松弛、柔美、开朗。舞时,参加人数不限,男女各站一排围成圆圈,男领舞者拉着弦子,其他人随其后,时而向圈内聚拢,时而散开,手臂做出撩袖、甩袖、抛袖等动作。:藏语称为“堆谐”,源于雅鲁藏布江上游地区,流传到拉萨、日喀则及四川的江都、甘孜等城镇,其音乐和舞蹈有完整的程式,有固定的引子和尾声曲,正曲由“降谐”(慢板)和“觉谐”(快板)组成。其音乐节奏鲜明,节奏欢快;其动作轻捷灵活,朴实自如。舞蹈时膝部松弛,步法灵活。:藏语称为“卓”,是藏族古老的歌舞形式之一。卓是一种无伴奏舞蹈,一般分三段。舞蹈时,围成圆圈边歌边舞,动作由慢至快,健壮有力,动作幅度大,双袖上下飞舞,表现出藏族人民一种憨厚、深沉的个性特征。二、基本形态与体态(一)(1)长袖状态:五指自然延伸。(2)握袖状态:五指空心拳。(1)自然位:脚跟并拢,脚尖略分开。(2)丁字靠位:站丁字步,前脚勾脚,脚跟着地。(3)旁点靠步:自然位一脚脚掌旁点地,掠屈膝。(1)扶胯:脚站自然位,双手手掌扶于胯上,手指贴跨,注意腕下压于胯上。(2)单背袖:一手扶胯,一手屈肘90度于肩上,手心向前。(3)旁展单背袖:一手屈肘90度于肩上,手心向前。一手肩旁略下方自然直臂。(4)旁展单提袖:一手头上方提袖,手心向下,一手侧旁略下方自然直臂。(5)前后手:一手屈臂于体前,一手屈臂于体后,手心向上。(6)双手礼(献哈达):重心置于左腿半蹲,右腿直膝右斜前45度脚跟点地,上身前倾,头略低,双手手心向上摊于体侧肩稍下,如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