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普米族.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普米族.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2/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普米族.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普米族普米族源于古代氐羌,他们的先民,汉代称笮、牦牛夷,晋代称西番,唐代称东夷,清代称西番和巴苴。他们自称培米、普米、平米、批咪、普英米和普日米。在普米语中,培的含义是白,米的含义人、民族。所以普米的含义是白人、尚白的民族。1961年正式确认为普米族。普米族创世史诗《帕米查哩》,叙述了从日月形成、人类由来到普米族源和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普米族没有自己的成文史,汉文典籍也找不到普米这个族称,而是以西番来称呼他们。然而,西番的范围比普米更广,包括几个族源相近、语言相近的自称单位。普米仅是西番中人数最多的一支。西番的古代史,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的传说时代。普米族源于古代氐羌,炎帝以姜水姓,故炎帝姜姓,姜既是羌。炎帝为神农氏,是羌人中最早转入农耕的一支。发明育蚕的嫘祖是羌人,而西番就是先蚕的传人。出现在我国西北的古羌族,或游猎为主,或牧业为主,迁徙无常。中国第一个父子相传的王朝夏后氏就是兴于西羌后才入主中原的。秦朝,其父系、母系均出于西戎,并在兼并羌戎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秦国的西拓,对羌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汉明帝时,朱辅任益州刺史,对少数民族采用怀柔政策,使原先未与汉朝来往的白狼等民族依附汉朝。而白狼人是西番的一支,是普米族的先民。唐代,大渡河以南至金沙江流域的广阔的川康边境,部族林立,名号繁多,大多是羌语系部族,有的是彝族的先民,有的是普米族、藏族的先民。如勿邓、两林、丰琶统称东夷,大多演变为今天的普米族和藏族。勿邓、两林、丰琶处于唐、吐蕃、南诏三大势力之间,但他们对唐朝竭力效命,在联络南诏、合兵击破吐蕃的战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宋代,因进贡马、土物等,首领被封为邛都王、大将军、新都王等称号。到南宋时期,普米先民西番各部已经散居在大渡河南至雅砻江流域东西两岸的分布地带,农牧结合,尤以养羊马著称。他们先后归属吐蕃和南诏,唐朝也管过一段时间,宋朝在这里设立羁廉州县,给予当地头人名号,封赐,接受土人贡品,其他并无多大作为。元代是普米族人口迁移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云南普米族形成的重要时期。1253年,忽必烈兵分三路南征大理,西番是必经之地。一大批西番人随蒙古大军进入云南,扩大了西番族居住区域。除了进入云南的一部分西番族外,其余的则留在川西北原地。众多西番部族,仍是大渡河以南至金沙江流域的主要居民,反抗元朝的统治。明清时,西番各地发展很不平衡,牧民仍保持着古代传统****惯,但大部分定居下来,定期向土司、地主、官府纳粮。鸦片战争后,列强侵入,普米族等边疆各族人民同时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1950年,普米族聚居的丽江专区全境解放。1987年11月,成立了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主要居住于云南西北的兰坪、丽江、维西、永胜和宁蒗。此外,四川也有少量分布。大分散,小聚居,是普米族人口分布的一个特点。普米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除使用普米语之外,多数人兼通汉语和一些邻近民族的语言。普米族的宗教信仰,从一般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逐步发展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原始宗教----韩规教。藏传佛教传入后,多种宗教信仰在民间流行,巫师雅毕(毕扎)、祭司韩规(释毕)、喇嘛等各行其道,各有影响。在普米族自然崇拜中,对山神的崇拜特别突出,称山神为日增。普米族相信灵魂不灭,认为人死后灵魂会回到祖先的发祥地或升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