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格雷欣法则.doc

格式:doc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格雷欣法则.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2/20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格雷欣法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Gresham'sLaw):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比价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将逐渐增加,形成良币退藏,劣币充斥的现象。如果有这样两位面包师傅:一位卖的面包松软香甜,馅料可口,童叟无欺;另一位卖的面包则干瘪粗糙,缺斤少两,搞不好还是过期产品,但是价钱却比第一位低一半,你认为哪一位师傅的面包会热卖?答案并不一定如大家所想象的,一定是第一位。为什么?这就要引出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是一条经济法则,也称劣币驱逐良币法则,意为在双本位货币制度的情况下,两种货币同时流通时,如果其中之一发生贬值,其实际价值相对低于另一种货币的价值,实际价值高于法定价值的“良币”将被普遍收藏起来,逐步从市场上消失,最终被驱逐出流通领域,实际价值低于法定价值的“劣币”将在市场上泛成灾。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当钱包里既有新钱又有旧钱的时候,大家都愿意把旧钱花出去买东西,留下“新票”。道理很简单,出于对新钱的偏好。从这种偏好中,就出现了格雷欣法则的萌芽。这一法则是以托马斯·格雷欣爵士(1519一1579)的姓氏命名的。格雷欣是英国著名的金融家、慈善家,皇家证券交易所及格雷欣学院的创建者,由于他对货币与交易方面的事宜了如指掌,因此成为英女王伊利沙白一世改革货币制度的主要军师,业务包括与佛兰德的商人议定皇室贷款、购买军备,以及偷运黄金进英国。他家境富裕,地位显赫,曾经两次邀得英女王成为他的座上客。格雷欣于1580年提出了这个法则之后,从此他就变成了一个在货币史上的著名人物。自从人类给金钱以一定的币值时起,这一法则就起作用了。追溯到古罗马时代,人们就****惯从金银钱币上切下一角,这就意味着在货币充当买卖媒介时,货币的价值含量就减小了。古罗马人不是傻瓜,他们很快就觉察到货币越变越轻。当他们知道货币减轻的真相时,就把足值的金银货币积存起来,专门用那些不足值的货币。这个例子说明:坏钱把好钱从流通领域中排挤出去了。为控制这一现象的蔓延,政府发行了带锯齿货币,足值货币的边缘都有细小的沟槽。如果货币边缘的沟槽被挫平,人们就知道这枚货币被动过手脚。在中国,早在公元前2世纪,西汉的贾谊曾指出“奸钱日繁,正钱日亡”的事实,这里的“奸钱”指的就是劣币,“正钱”指的是良币。在实行金银复本位制时出现的理论。当时,金和银都是法偿货币,在法律上按一定比价具有相同的价值。但在现实情况中,金银的开采成本、市场供求是不太可能完全同步变化的,于是当金相对于银来说更为贵重时,人们必然地储存更有价值的金而使用相对来说没有价值的银,因为交换时是以法定比价而不是实际比价来计算的。如果银相对来说更为贵重时,劣币就成了金,银变成了良币。进入了纸币流通的时代,货币的不足值性更加明显,国家也必须有更加有力的手段保障其法偿性。也正是在这时,格雷欣法则开始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事实上,没有良币出现,或者有强有力的政府禁止良币的使用,劣币也不能一直使用下去。一个十分明显的例子,在民国末年,法币贬值,物价飞涨,民间开始使用银元,拒收劣币。此时的民国政府虽说对付解放军不行,禁止人民使用银元进而没收银元发行银元券还是可以的。但是人民并不因此就接受银元券了,许多私人机构开始以大米为薪金,社会交换退化到了物物交换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