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由一节写字指导课引起的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由一节写字指导课引起的反思.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20/2/16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由一节写字指导课引起的反思.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课堂教学不许简单地复制——由一节写字指导课引起的反思我个人比较爱好书法,闲暇时总喜欢练字。钢笔字、毛笔字都还算可以。校刊上、区教育系统的刊物上,偶尔也能见到我的书法作品,校领导可能也是看到这一点,就给我安排了一个任务,让我上一节写字指导课。作为六年级班主任的我,语文课上有时也教学生写几笔,练几个字,所以我感觉我班的学生写得还可以,借别的班学生上课应该没多大问题,都是六年级吗!况且只是试讲,领导听一听,无所谓的。但对于纯粹的写字课,到底怎么上我还真就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办?找参考书,但从来就没有见到此物;看教材,倒也能看出些门道。我们六年级的写字教材主要是研究间架结构,及整体美感。细翻1——6年级的教材,挺有过渡性的,看来就应以教材为抓手,重点教间架结构了,课一步步怎么上我心里还是没谱,同事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上网查查别人怎么上的,跟人家学学。对呀!于是我找到了网络这个神奇的朋友,输入“写字课教学”这几个字,回车一敲,百度网页上出现了几个写字课的例子,唯一完整的课例就是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贝”字旁的写法》一课,基本流程是这样的:启发思考—讲解要点—学生试写—互动点评—再次练****另外还附有教学实录。得来全不费功夫,人家怎样做我就怎样做。“贝”字旁换成我要教的“女”字旁不就行了吗!大师的教学设计就是所有课堂教学的通行证。当然我也略加改动,于是于永正的写字教学的“再版”登场了。***导入后,幻灯片出示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行书的“女”字,让同学们猜猜是什么字?学生第一次见到这些字体,自然兴趣很浓,有些同学一下子就猜到了是“女”字。于是,我很自然地引入楷体的“女”,太好了,我暗自窃喜,大师就是大师,教学流程自然顺利,方便适用。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照教材临摹“女”字,我下去巡视时,当时就傻眼了,学生写的字根本就不过关。“女”字共三笔,撇点、撇、横。撇点的中间应稍顿笔,点画应重按收笔,可学生写的字粗墩墩的,压根就没锋。横画更是从头到尾一样粗细,所有笔画不分起笔、行笔、收笔,连最基本的笔画都不会,不懂,组合的“女”字也只能叫字,不能成为书法。接下来的左右结构及上下结构的那几个的写得更是有形无神,一堂课下来,教学流程还是清晰的,但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女”字基本的三个笔画的学****上了。看来,我只注重学****人家精彩的教学流程,却忽视了作为最基本的教学要素—学生。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或者说没有顾及该班学生的写字基本功,他们连最基本的横、竖、撇等基本笔画都写不好,我照于永正的教学所设计的研究结构,研究美感的流程全都泡了汤。课后,听课领导拿着学生的写字本,与我研讨这节课,我们大家的一致意见就是我们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