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大荔县中小学德育工作五年行动计划.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荔县中小学德育工作五年行动计划.doc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0/2/17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荔县中小学德育工作五年行动计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荔县中小学德育工作五年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根据当前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按照《渭南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五年行动计划》,结合我县德育工作实际,全面加强和创新中小学德育工作,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特制定本行动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为重点,以养成良好行为****惯为基础,整体规划中小学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突出实践环节,优化育人环境,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开创我县中小学德育工作新局面。为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做出贡献。二、工作目标    经过五年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加普及深入,德育管理机制更加科学。培植推出一批在中省市有影响力的先进示范学校、德育特色校,以及教书育人典型,体系初步形成,从小学到高(职)中全学段具体化、序列化,特色德育课程。三、重点工作(一)德育课程提升行动。1、切实发挥课程和课堂教学德育主渠道作用。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要开齐开足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等德育类国家课程,积极开发地方校本课程。认真落实各学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掌握学科的“德育点”,把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和德育功能充分开发和发挥出来,寓德育于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积极开展德育课程体系的教学研究,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德育工作中的突出作用,改进中小学思品课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惯结合起来。教研人员要深入指导课堂教学同德育有机结合,制定学科课堂教学德育评价标准,实现德育和智育目标的有机统一。每年开展全县课程德育优秀案例评选活动。2、积极开发实施德育校本课程。鼓励学校充分发掘利用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依托学校办学优势,积极开发体现德育工作主旋律、富有时代气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的德育校本课程,并保障课程实施在师资、课时、场地、设施等方面的要求。组织开展市级德育校本课程、优质班(团队)会、仪式教育案例评选活动,初步形成优秀德育校本课程体系。规范开展国旗下讲话、班队会、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德育常规活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增强德育效果。(二)德育队伍提升行动。3、加强中小学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班主任选聘、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建立班主任上岗培训、在岗培训和骨干培训三个层次有机衔接的培训体系,坚持实施“1读书活动”,开展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活动,举办班主任基本功竞赛和班主任论坛,促进班主任工作专业化发展。建立科学的班主任工作评价机制,完善表彰奖励制度,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大荔县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在教育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大力宣传优秀班主任先进事迹,推出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有影响和示范作用的优秀班主任典型,营造人人爱当班主任、人人当好班主任的良好氛围。4、以“增强职业操守,提高育人意识”为中心,加强师德教育,加大师德培训,考评奖惩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开展师德模范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弘扬高尚师德风尚。5、加强德育工作专家团队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快培育德育专家骨干,成立大荔县学校德育研究会,开展德育工作研究,举办“德育工作论坛”、班主任工作专题讲座,交流推广德育工作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校外辅导员制度,积极扩展以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五老”为主体的校外辅导员队伍,选聘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业界人士担任校外志愿辅导员。(三)德育阵地建设提升行动。6、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特色基地建设。充分发掘利用学校、社区、工厂企业、体育场馆、文艺团体、公园景点、公益服务场所、农业生态园区、污水处理厂、气象站等德育资源,广泛开展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主题教育、素质拓展等素质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动手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7、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充分发挥实践基地、校外活动场所等公益性教育设施的作用,有计划地组织各类校外实践活动。积极建立中小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制度,把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会同居(村)委员会、驻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种社会团体积极开发利用社会德育资源,为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开足开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保每学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小学生不少于10天,初中生不少于20天,高中生不少于30天,完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评价机制,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生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