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童年的摇篮曲》一、设计理念:1、说教材《童年的摇篮曲》是一首近期创作的原创歌曲,小调式,四乐句,一段体。歌曲引子部分连贯的哼鸣,有一种摇篮曲风格。最后一句通过两个声部的简单组合,提升了歌曲的情感表现力。歌曲在情感上表达了对童年校园生活美好的回忆,深深蕴含着浓厚的依恋之情,也进一步激发了儿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向往。说情感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是最美好的,最令人回味和留恋的。歌曲要让学生唱出这种美妙的情感应该说还是稍有难度的。要学生投入这种情感,学生刚开始的表现并不能显而易见。那怎么办呢?巧用趣事促情感请学生回忆自己童年最难忘的趣事,并欣赏童年趣事图片,从想——说——赏,可以引发学生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向往,学生的童真都一览无遗地表现在了脸上,由此促发了他们内心的情感,这些情感是真切的、有趣的、耐人寻味的。哼鸣引子提情感一句柔美的旋律带给大家孩提时代温馨的感觉,歌曲也就在这句哼鸣中慢慢划出涟漪。作曲家巧妙地把歌曲的前奏作为引子(甜蜜的哼鸣)来引出整首歌,巧妙地把摇篮曲这个特征(舒缓、柔和的一面)展现在了我们面前。我想应该以此为突破口,帮助学生提升情感,为歌词教学做好铺垫与准备。我首先请学生按序号分别视唱,在找到不连贯这个答案后,再请学生听着引子部分的伴奏音乐进行排序,其次在视唱中感受最后两小节的旋律走向,让学生通过上行和下行这个旋律走向,从而对应地运用渐强、渐弱两种力度记号,学生的哼鸣在力度记号中找到了甜蜜与回味的感觉。似乎有一种永远停留在童年那该多美好的幻想之中!这种情感紧紧地提升了接下去的歌词教学,有一种开门见山的效果。(3)感知歌曲升情感在感知歌曲中,我采用了两个步骤来推进学生的想象,从而提升歌曲演唱前的欲望与情感,为歌曲学唱做辅助与铺垫。(1)初听歌曲,找找童年的象征物(老师范唱,找到在歌词中最能表达你童年美好回忆的一个象征物——秋千。)(2)自主搭设秋千的造型(在“变——变——变”的秋千变化中来尝试搭设秋千的造型,找到童年的游戏乐趣。)(3)听赏歌曲,演绎秋千(在原有秋千造型的基础上,学生的好动、童真、童趣在歌曲的律动中更自如地表现出来,内心的愉悦和情感从心出发!)(4)处理歌曲表情感(1)力度处理通过结束句力度记号的处理,把对理想的憧憬和对未来的希望在力度记号中加以表现。(2)尾声处理把结束句做了渐弱、渐慢的处理,让学生感知开头引子和结束尾声的相互对应。从而表达歌曲完整的情感。(3)情感处理通过在歌词中找一个词来表达对童年生活的依依不舍(留恋),并适当引导,从而升华其情感,最后在校园MTV歌唱中表达出留恋的味道。教学目标:1、[情感与价值]学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无比留恋之情,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童年生活。2、[知识与技能]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能较深情地演唱歌曲。3、[过程与方法]照片欣赏、听赏歌曲、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升华歌曲的情感,从而有感情地唱好歌曲,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珍惜自己的童年生活。教学重点:深情地演唱歌曲《童年的摇篮曲》,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教学难点:歌曲力度记号的处理。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听歌曲《童年》进教室2、师生问好二、回忆童年听了罗大佑创作的台湾校园名谣《童年》,说感受。三、学唱新歌——《童年的摇篮曲》1、学习歌曲引子(1)导入:童年的趣事令我们喜笑颜开,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