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oc

格式:doc   大小:62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oc

上传人:ttteee8 2020/2/18 文件大小: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框架是政府支持保护农业的道德基础,它主要回答为什么要对农业进行支持保护这个问题。理论是政策选择的基础,它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上存在一个先验的、普遍适用的绝对真理。相反,就农业支持保护体系而言,各个国家基于不同的国情和利益追求,对相关理论普遍存在实用主义的选择性利用。比如,有的国家推行所谓的“收入平价"原则,试图通过大规模补贴把农民收入提高到与城市居民大体相等的水平;有的国家奉行“比较优势”原则,认为各国均应根据其资源禀赋的不同而生产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而在国际市场上换回本国所需要的产品;还有的国家立足“动物福利”原则,对出口国的饲料安全与饲养环境提出十分严格的要求。(一)传统理论框架从我国的情况看,过去一直强调基础产业理论,即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是任何其他产业所不能替代的。其实,基础产业理论跟我国历史上的农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这一理论可细分为要素贡献论、产业制衡论和自然属性论三个层次。要素贡献论来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在一书中的“经典分析”,指的是农业对经济增长所具有的产品、市场、要素和外汇四大贡献。产业制衡论主要关注工业与农业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在第一次产业分工之前,“只有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到了一定的水平,能够经常提供剩余产品时,工业以及其他部门才能相继脱离农业而独立”;在工业化推进期间,“如果农业不能继续提供有保障的食物,以及部分原料、市场和要素贡献,工业化将急刹车或停滞”;在工业化基本完成之后,则要“以工业反哺农业”,进一步推动农业的发展。自然属性论认为农业的基础地位“是由农产品的自然属性和农业的特点所决定”的,这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为了能够生活,首先要求衣、食、住、行及其他东西”和“在任何时候任何发展阶段,最文明的民族也同最不发达的、除尘滤布未开化的民族一样,必须先保证自己的食物,然后才能去照顾其他事情”。应该说,这三个理论层次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有着内在的、有机的相互联系。从政策效应看,由于注意到了四大贡献,所以就利用“剪刀差”和“粮食定购”,大肆从农业提取积累资金;由于注意到了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制约,所以官方要求“加强农业”、“重视农业”的口号不绝于耳;由于注意到了农业的自然属性,所以就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和增加农业产出。客观地讲,基础产业理论对于发展我国农业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个理论的错误应用也直接导致了对农业的过度掠夺,恶化了农民的处境并加剧了农村的贫困。(二)新型理论框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农业发展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继续奉行基础产业理论可能将使我国农业陷入困境。我们应当从实际需要出发,建立一个新的理论框架。新的理论框架有两个理论支柱,一个是弱质产业理论,另一个是多功能性理论。1、弱质产业理论农业是一个需要扶持的弱质产业。在发达国家,压滤机滤布厂家一些经济学家在给政府的政策建议书内,经常把农业是一个弱势产业作为第一理由,促使政府增加对农业及农业科研的投入。按照非均衡理论,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出现越早的产业,比较利益就越低,而产生较晚的产业,其比较利益就越高。农业作为一个母亲产业,是人类最早的产业之一,这就造成了其比较利益的低下。农业的弱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