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心理学论文二.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心理学论文二.doc

上传人:xxq93485240 2020/2/18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心理学论文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赵美美湖北襄阳十中摘要:教师心理健康不仅关乎教师自身的健康、生活质量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还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透视当今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不良表现,分析影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旨在引起社会重视,探讨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应对策略。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应对策略多年来不同组织的许多调查研究数据以及近几年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报道显示,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教师心理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强迫症状(%)、躯体化(%)、敌对(%)、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教师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职业发展,更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丝毫问题,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因而,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教育行政部门乃至全社会的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毫无疑问导致自身生理健康受损,更堪忧的是已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其职业效能。怨职型的教师把职业作为不得已而为之的事,终日怨天尤人,斤斤计较,工作马虎。自我型的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目中无人,虚荣心强,勾心斗角。异常型的教师情绪极端不稳定,心理异常。独来独往,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反复无常,管教方式不一,令学生无所适从。暴戾型的教师很难相处,稍不如意就争吵、责骂,甚至破坏公物并对学生施以体罚,惟我独尊、盛气凌人。不良型的教师生活方式和行为不检点,挑拨是非、恶意中伤,在学生中行为放荡、粗俗,有损教师形象。有的教师人际关系紧张,不能与学生、同事、领导融洽相处,不是与同行发生纷争,就是与学生产生对立,或者与领导发生冲突。如果一个人总是情绪不良,心理出现偏差,那么必定无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无法全心投入工作之中,更难做一位称职的教师。那么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教师心理健康出现诸多问题呢?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源于三个方面因素:社会因素。(一)社会变化和教育改革。1、社会在飞速发展,各种变化应接不暇。教师作为知识、信息的传播者,要不断地适应变化,与时俱进,否则就无法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即使迅速适应变化,但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发展,教师早已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来源。这就使教师的权威性日渐丧失,教师的社会地位受到严峻的挑战从而加重其危机感和压力。2、近年来的教育体制改革也加大了教师的压力。新课标的推行意味着教师要重新获得新的教学方法技能,无形加大了其工作负荷;新课改没有现成的可操作模式,意味着教师要不断探索实践,无疑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然而,现行的考试制度并无实质上的改变,教师既要应对考试又要实施素质教育,难怪被戏称“带着镣铐跳舞”。沉重的负担和压力之下自然产生心理问题。(二)社会过高的期望。1、社会对教师个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学高德正”“无私无欲”,不能容忍教师言行出错,社会对教师群体的严苛使教师承受不小的压力。2、社会评价仍以升学率为标准,导致学校不惜以一切方式(评职称、评先进、发奖金、分房子等)给教师施压。广大教师背上沉重的分数包袱,心理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三)低待遇。教师的工资低已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实施了绩效工资改革,但依然无法和其他事业、行政单位的收入相比,更无法跟上飞涨的物价。付出和收入的不对称,生活必需的开支和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与收入之间的矛盾,都会导致教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