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李岷 观察家蜕变.doc

格式:doc   大小:62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岷 观察家蜕变.doc

上传人:sssmppp 2020/2/19 文件大小: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岷 观察家蜕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李岷:观察家蜕变中国媒体人创业的大军中,有这样一批人,他们來自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商业杂志《中国企业家》(1985年创立),“中企系”在最近这批创业潮中表现抢眼。先是2008年,总编辑牛文文出走,创立了《创业家》;其后,2011年底,《中国企业家》社长刘东华创立“正和岛”;直到2012年5月,执行总编李岷离开,创立虎嗅网。提到《中国企业家》带来的江湖地位,以及离开这木杂志时,是否留念?李岷反问道,“《屮国企业家》和我没什么关系,那是刘东华的成绩吧。”李岷用13年,完成了从实者部主任、执行主编的发展。但是不想再在杂志上耗费又一个13年。“再过一个轮回,还能做出花来?”当杂志国际化之路被彻底堵死的时候,李岷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离开。她试水新媒体的理由是:与杂志相比,哪个胜算更大?她的衡量指标是创造出的产品价值、用户价值和影响力;哪个更好玩?自己感兴趣,周末情愿加班,舍得投入时间。毫无悬念,她拥抱了新媒体。支持她选择的有网易门户事业部总裁李甬和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传媒梦工场。正是他们的鼎力支持,让她甩开膀子、心无旁鸳地把科技博客这一新媒体当成自己人生的下一个兴奋点。用她在《脚在地上精神在空屮》一文中的话说,这意味着“像欣赏自己一样去欣赏70后自我意识、个人主义的苏醒”。“单位是靠不住的,只有口己。”作为一个70后,从此她“不必装扮、压抑与心事重重地度过一生”。试水李岷一脚踏进科技博客领域创业,源于2011年与网易门户事业部总裁李甬的一次聊天。为解决商务人士时间稀缺的问题,李甬提出做文摘类,把杂志精华内容摘编的想法。李岷也感觉到,长篇文章信息密度太高,何不把其提炼;网络信息日益零碎,何不将其整合。“做一个拼接者,创造出中间形态的东西她把研究的目光投到了《赫芬顿邮报》(这是一家网站而非纸媒):2005年创始人赫芬顿开始撰写独立博客。2006年,她的博客获得500万美元投资,正式更名为《赫芬顿邮报》,并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全天候内容更新。2008年,邮报获得3500万美元投资,吸纳人才开始撰写原创新闻报道。2010年,邮报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十大新闻网站之一。2011年,(AOL)Score的数据,2011年5月《赫芬顿邮报》的月独立用户访问量超过大名鼎鼎的老牌大报《纽约时报》。正是对科技博客的巨大前景及其口益清晰商业模式的判断,坚定了李岷2012年初去职杂志社的决心,她开始筹备运作虎嗅网。除了李甬的天使投资之外,李岷还拿出来了自己的积蓄,以表决心。“即使亏光了,大不了再找份工作上线前,虎嗅网还引来了浙报集I才1新媒体创业孵化基地传媒梦工场300万元的注资。该工场是国内媒体领域的首个创业孵化器。玩法虎嗅网的名字来自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SiegfriedSassoon)的诗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立足于精选、有料、干货、有用、细节、内幕。李岷看来,商业是有味道的。她主张,一个不善于嗅闻气味的商人,不是一头好的老虎。她更相信,高手在民间,读者即用户。虎嗅会在更长的时间里致力于为每个读者打造一个只属于他(她)的商业信息流。与积累起一个多达3000多位博主的博客阵容,网站并不付稿酬的《赫芬顿邮报》相比,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的虎嗅网显然无法不靠真金白银聚拢作者资源,它在一周年时更是宣称虎嗅最具本站特色的是:一篇在用户屮造成口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