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虚云老和尚及其禅法——读《虚云老.doc

格式:doc   大小:39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虚云老和尚及其禅法——读《虚云老.doc

上传人:bjy0415 2020/2/19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虚云老和尚及其禅法——读《虚云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读《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冯学成内容提要虚云老和尚是近代禅宗的一面旗帜,是汉传大乘佛教在近现代的典范和代表,其学问僧格、禅法理论、修行境界,向来为四众所推崇尊仰。本文从四个方面体会虚云禅法:一、汉传大乘佛教——禅宗的杰出实践者。虚云身祧曹洞临济二宗,用功方法也能将二宗心法融为一体。二、人天楷模,法海灯塔。清末和民国时期,中国佛教步履难艰。虚云以身作则,立足丛林,为日后中国佛教的振兴培养了一大批能操持丛林的弟子。如今南华、云门、云居、柏林诸寺之盛,亦是虚云老和尚德化的必然。三、虚云老和尚对禅法的提持不遗余力。对参话头的道理、基本的用功原则和方法、下手功夫均有揭示。四、参禅的基本功行。虚云指出,参禅的先决条件是“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并把“生死心”、“长远心”作为基本功中的基本功而反复强调。关键词虚云老和尚禅宗禅法参话头用功基本功近些年来,中国佛教界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令诸山长老们深为担忧:有些佛教徒认为,如今中国的汉传大乘佛教没有理论,没有传承,没有修证,所以学修佛法应到海外。如到东南亚去学修南传佛教,到日本去学修汉传佛教,或去尼泊尔学修藏传佛教。甚至连念佛修净士法门,都应到海外去学修。理由是因为那里才行解相应,传承有据,故修证有望。笔者以为,南传佛教、日本佛教和藏传佛教等,自有他们的优势和时节因缘。但如果断言中国汉传大乘佛教没有理论,没有传承,没有修证,那真是数典忘祖了。作为佛教三大系统之一的汉传大乘佛教无须为自己证明,因为自南北朝以来,或自隋唐以来的一千多年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道丰碑,足以让后人去观瞻,也足以让后人去学修。这是无尽的宝藏,有缘者自然得人,且可满载而归。虚云老和尚,就是汉传大乘佛教在近现代的典范和代表,其学问僧格、禅法理论、修行境界,向来为四众所推崇尊仰。下面谨就《虚云老和尚年谱、法汇》(后面简称《年谱、法汇》)内有关禅宗禅法的功行部分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汉传大乘佛教——禅宗的杰出实践者“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顿悟成佛”,这四句既是禅宗立宗的依据,也是其接引学人人门的方法。由唐及宋,禅宗的教化和学修方法,由六祖《坛经》的平实契人,演化为机锋、棒喝、话头、默照等种种方法,并形成五家七宗的宗风。宗风所及,证悟者数以千计,翻开《景德传灯录》等“五灯”,即可看到其中的盛况。元明清三代,因种种原因,禅宗虽逐渐衰微,但仍然代有禅杰出世。元有高峰、中峰等;明有楚石、憨山等;清代禅宗人物,汉月、破山、费隐、木陈、箬庵、玉林、松际这七大临济宗支系,和无异、晦台、为霖这三大曹洞宗支系,也可谓续焰传灯,极一时之盛。虚云老和尚(1840—1959)讳古岩,字德清,又名演彻,六十余岁时方自号虚云。他俗家姓萧,湖南湘乡人,父玉堂,咸丰时补泉州知府。十七岁时即萌出家之志,十九岁依鼓山涌泉寺常开法师披剃,次年依鼓山妙莲和尚受具足戒,后又接传曹洞,兼嗣临济。从此精勤不怠,力行不倦。坐茅棚、住山洞、涧饮木食;又遍访尊宿,行脚万里,于禅于教于制,皆能虚怀请益。五十六岁时赴高曼寺禅七。《年谱》中记述云:在禅堂中昼夜精勤,澄清一念,不知身是何物。经二十余日,众病顿息……从此万念顿息,工夫落堂,昼夜如一,行动如飞。一夕夜放晚香时,开目一看,忽见大地光明如白昼,内外洞彻;隔垣见香灯师小解,又见西单师在圊中;远及河中行船,两岸树木,种种色色,悉皆了见;是时才鸣三板耳。翌日询问香灯师及西单,果然。余知是境,不以为异。至腊月八七,第三晚,六支香开静时,护七例冲开水,溅予手上,茶杯落地,一声破碎,顿断疑根。庆快平生,如从梦醒。……因述偈日:杯子扑落地,响声明历历。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息。又偈:烫着手,打碎杯,家破人忘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从出家到开悟,虚云老和尚花了三十六七年的辛劳。住茅棚山洞苦修,立志刚猛的修行者多有这一层经历。行脚参访,是磨炼身心,增强见地的必须途径。如赵州八十犹行脚,这是脍炙人口的禅门佳话。雪峰三到投子,九上洞山,行脚于吴楚梁宋燕秦,“巡名山,扣诸禅宗,突兀飘摇,云翔鸟逝”;云门自述云:“爰自韶龄,切慕空门。洁诚誓屏于他缘,锐志唯探于内典。其或忘餐待问,立雪求知,困风霜于十七年间,涉南北于数千里外”。于此三例,可见一般。而虚云老和尚行脚更是遍及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华东、西蜀,终南、峨嵋,都留下了他的参访足迹。他还历西藏,经不丹,人印度,下南洋,归云南礼鸡足,这番阅历,除唐以前西行求法的少数高僧外,在禅门内可谓绝无仅有的了。对虚云老和尚开悟的过程,应先留意“万念顿息,功夫落堂”这两句。如果说“杯子落地”的刹那是悟人,“万念顿息,功夫落堂”则是悟人的前奏。学禅者追求悟人,但往往却忽视了这一前奏。也就是说,参禅参禅,必先进入“参”的状态,而这个状态,是“离心意识”,又不“离心意识”的。三祖《信心铭》说:“莫逐有缘,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