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电力集体企业论文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主多分离形势下电力集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和主辅分开、主多分离的实施,我国电力集体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对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我国电力集体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与不足,从员工选拔与培训、绩效考核、人才激励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使其在主多分离形势下实现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主多分离;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培训;人才激励引言:电网企业逐步实施主多分离是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与整个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改革的难点。自国家电网公司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各级企业与多经企业关系的若干意见》之后,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展开,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主多分离已成为改革的大趋势。电力集体企业经营原赖以生存的内部体制和市场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供求关系市场化,电力集体企业正逐步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和经营实体,必须从以往借助主业的行业垄断获得发展优势,转向通过技术、经营与人力资源优势获得发展机遇。电力集体企业要在主多分离形势下实现战略性转变,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及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掘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原因,电力集体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问题突出,严重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和严峻的挑战。本文对我国电力集体企业人力资源体系与管理的现状与特点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电力集体企业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一、电力集体企业人力资源的现状与特点1、电力集体企业经营业态多元化经过近三十来年的起步和发展,电力集体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对电力事业的大量投入,借助于电力主业的跨域式发展,电力集体企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当前的电力企业从事的多种经营产业,主要形成了依靠或依赖主业生存和发展的称之为“眼睛向内式”的一些专业化产业结构模式。有电力施工安装、电气产品制造、金具加工、电力物资、物业后勤管理、旅游服务、高耗能产品生产等产业支柱。虽然有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而不断发展的电力集体企业的成功典范,但大多数还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状况。缺乏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拳头产品和品牌产业,总体上还是人们常常称之为以辅助生产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模式。所以,尽管电力集体企业经营业态是多元化的,但尚未真正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基础。同时,由于受主管单位的利益格局制约,企业联合、产业合作难以实现,企业小而散,基础薄弱,单打独拼,要真正参与市场竞争就往往力不从心。2、电力集体企业人员结构复杂化从电力集体企业发展的起源来看,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安置上山下山回城知青和职工子女的需要,由电力企业主管设立了一些厂办、局办的集体企业。招收了部分集体身份的职工。同时也安置了部分主业富余职工。随后在九十年代在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实现减员增效的指导思想下,大量主业分流职工进入集体企业。由于企业开拓发展的需要,又招用了一些代理制职工、企业自聘职工和临时用工。由于体制、编制和用工模式不同,电力集体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结构极其复杂,造成体制内与体制外、编制内与编制外、长期工与临时工等各种身份和各种用工机制混杂共存的状态。各种人员层次参差不齐,承担的责任和享受的待遇也千差万别,从而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