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21七律长征.doc

格式:doc   大小:73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1七律长征.doc

上传人:飞扬的岁月 2020/2/20 文件大小: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1七律长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五下第六单元课题21七律长征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课型:新授课茅家港小学小学王玲君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长征,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学会4个生字;理解“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等的意思;并且体会词语在诗句中所含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阅读时用心体会、入情入境、动心动情的能力。4、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句,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教学准备先学提纲黑板长征线路图《飞夺泸定桥》影像片段一、生字新词我自学。“√”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逶迤(wēiwéi)磅礴(pánɡpán)岷山(mínmǐn)远征(zhēnɡzhēn)泥丸(nílí)云崖(yáxiá),并写下来。磅礴:逶迤:只等闲:二、初读课文我做主。,标出诗歌的节奏线,试着读出诗歌的韵味。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品读感悟我先行。:读了诗歌,你知道英勇的红军越过了哪些“山”,渡过了哪些“水”?在诗中圈一圈。: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五幅长征图:跨越五岭、翻越、巧渡、强渡、翻越,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红军长征的光辉历程。:言为心声,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毛泽东借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怀?四、拓展资料我先行。长征故事《巧渡金沙江》险峻的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水流湍急,惊涛骇浪,敌人为了阻止红军前进,封锁了江面,控制了渡船。当时敌人疯狂地说,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我们的红军足智多谋,先是假装攻打昆明,时东时西,忽南忽北,迷惑敌军,吸引他们的主力部队;另一面我军主力悄悄到皎车渡袭击,非常有意思的是,当时正好有一只敌人的探子船停在岸边,可是敌人却不知哪里去了,后来我们又从江中打捞上来一条破船,就是乘着这两条船渡过江去,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夺取了敌军阵地,再后来,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我们又找到了5条独木船。我们的大部队就是用了这7条小船在7天7夜就轻轻松松地渡过了江,等敌人发觉赶来时,我军早已远走高飞,无影无踪了,留给敌人的只剩下几只红军穿过的破草鞋。动手查查资料,把你认为关于长征的最有价值的资料写下来。学情分析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课相对于当代的孩子,应该来说离得比较遥远了。所以,要如何让学生在课前能更多更好地对长征有一个较好的理解,是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所在。课前一定要布置孩子们读至少一篇与长征有关的故事。从文章体裁来分析,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文体,所以,这就必须先让孩子们对这种文体有所了解,这有助于今后阅读面的拓展。同时,这也是一首富有代表性的现代七律诗,就必须上出诗的韵味来。如何把诗上得有特色,上得有深度和广度,又成了本堂课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学过程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一、背景简介,走进长征1、导入:同学们,当代著名诗人雷雁抒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孩子,这个词语对于你们,是不是已经陌生?因为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那时,你们的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