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1.《聊斋志异》.doc

格式:doc   大小:40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聊斋志异》.doc

上传人:dsjy2351 2020/2/20 文件大小:4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聊斋志异》.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节蒲松龄的生平与创作一、生平: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因家乡有一道泉水,叫柳泉,所以,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今山东淄博)人。后世因他写了一部《聊斋志异》,称他“聊斋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虽“闭户读无释卷时”,仍科名不显,被迫经商,到他少年时家境渐衰,他从小热衷功名,19岁时连考县、府、道三个第一,受到山东学道、大诗人施润章的赞赏。此后虽昼夜苦读,仍屡试不中。由于生活所迫,应朋友孙蕙邀请,去宝应县做幕宾。整日与文字打交道,久违素志,第二年还乡。此后生活更加艰苦,41岁到富绅毕际友家当塾师,直到70岁才“撤帐归来”,不断应考,但还是个穷秀才。直到71岁才援例出贡,四年后离世。蒲松龄七十六岁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读书进学(19岁以前)十年尘土梦(19——30)南游作幕(31)游学生涯(32——40)毕家坐馆(41——71)归老晚景(72——76)二、思想:由于长期在农村的贫寒生活和可考失意,使他能广泛接触底层民众和统治阶级中的下层人物,对现实的黑暗与科举的弊端认识深刻。他在《与韩刺史樾依书》中说:“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真令人愤气填胸,欲望望然哭向南山而去。”蒲松龄的思想是复杂的:他体察同情人民的疾苦,怒斥“公道不漳”,但对最高统治者报有幻想;他讽刺科举不公,但又从未放弃过对功名的苦求;他批判封建迷信,却有宿命论和因果报应观点,信仰佛教;他赞美富于真情的爱情自由,又宣传一夫多妻,提倡妇女应忍辱顺从。这说明蒲松龄思想的超越与局限并存。蒲松龄的思想和为人:积极入时的儒生。接近农民的穷秀才。信守孔孟之道的正直之士。富于感情的文学家。讲求实际的有神论者。三、创作:蒲松龄一生勤奋好学,创作颇丰。除小说、散文、戏曲、俚曲、词赋外,还有《聊斋文集》四卷和《聊斋诗集》六卷。他还写了《日用俗字》、《农桑经》、《药崇书》、《历字文》等为农民服务的书。成就最高的是***佳作《聊斋志异》。四、版本:《聊斋志异》版本很多,可分:手稿本、抄本、刻本、评注本、三会本、全译本六类。主要版本有:抄本:最早的抄本是乾隆十六年(1751)铸雪斋抄本;刊刻本:最早的刊本是乾隆三十一年(1766)青柯亭本,即一般通行的底本;会评本:1962年中华书局的会校会注会评本最为完备,共采录作品491篇,后又陆续有佚文发现。狐鬼世界的建构(题材来源及特点)《聊斋志异》总共近五百篇,体式、题材、作法和风格多种多样,思想境界是不平衡的。一、文体:一书兼二体。其中有简约记述奇闻异事如六朝志怪小说的短章,也有故事委婉、记叙曲微如同唐人传奇的篇章。清代学者纪昀讥其“一书而建二体”,鲁迅称之为“拟晋唐小说”,都是指这种情况。二、题材:有采自当时社会传闻或直录友人笔记者,篇首或篇末往往注明某人言、某人记;2、也有就前人的记述加以改制、点染的,如《种梨》原本于《搜神记》中的《种瓜》,《凤阳士人》与唐人白行简的《三梦记》的基本情节相同,《续黄梁》显然脱胎于唐人传奇《枕中记》等;3、还有并没有口头传说或文字记载的依据,而是完全或基本上由作者虚构的狐鬼花妖故事,如《婴宁》、《公孙九娘《黄英》等。应当说这后一类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足以代表《聊斋》的文学成就,体现了出于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而胜于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的创作特征。三、作法:用传奇法而以志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