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题库.doc

格式:doc   大小:298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题库.doc

上传人:1485173816 2020/2/20 文件大小:29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题库.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天然地震主要有()与()。2、地震波传播速度以()最快,()次之,()最慢。3、地震动的三要素:();();()。4、多层土的地震效应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因素:()()()。5、结构的三个动力特性是:()()()。6、()()()。7、框架按破坏机制可分为:()()。8、柱轴压比的定义公式为:()。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非结构构件的存在,不会影响主体结构的动力特性。()2、场地类比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综合确定。()3、一般工程结构均为欠阻尼状态。()4、地震动振幅越大,地震反应谱值越大。()5、当结构周期较长时,结构的高阶振型地震作用影响不能忽略。()6、多遇地震下的强度验算,以防止结构倒塌。()7、砌体房屋震害,刚性屋盖是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8、柱的轴力越大,柱的延性越差。()9、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暗梁。()10、排架结构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单质点体系取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什么是地震反应谱?什么是设计反应谱?它们有何关系?3、什么是时程分析?时程分析怎么选用地震波?4、在多层砌体结构中设置圈梁的作用是什么?5、抗震设计为什么要尽量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如何满足这些原则?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抗震规范”中,“三水准、两阶段的设计方法”是什么?,结构的选型与布置宜遵守哪些原则?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标准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构造地震、火山地震2、纵波、横波、面波3、峰值、频谱、持续时间4、覆盖土层厚度、剪切波速、阻尼比5、自振周期、振型、岩土阻抗比6、顶点位移法、能量法、等效质量法7、梁铰机制、柱铰机制8、n=N/(fcAc)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2、√3、√4、√5、√6、×7、√8、√9、×10、√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答案: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地质年代,土层中土的粘性颗粒含量,上方覆盖的非液化土层的厚度,地下水位深度,土的密实度,地震震级和烈度。土层液化的三要素是:粉砂土,饱和水,振动强度。因此,土层中粘粒度愈细、愈深,地下水位愈高,地震烈度愈高,土层越容易液化。2、答案: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最大加速度反应与其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叫地震(加速度)反应谱,以Sa(T)表示。设计反应谱:考虑了不同结构阻尼、各类场地等因素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而专门研究可供结构抗震设计的反应谱,常以a(T),两者的关系为a(T)=Sa(T)/g3、答案:选用地震加速度记录曲线,直接输入到设计的结构,然后对结构的运动平衡方程进行数值积分,求得结构在整个时程范围内的地震反应。应选择与计算结构场地相一致、地震烈度相一致的地震动记录或人工波,至少2条实际强震记录和一条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4、答案:设置圈梁作用:加强纵横墙的连接,增加楼盖的整体性,增加墙体的稳定性,与构造柱一起有效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有效抵抗由于地震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地基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作用。5、答案:“强柱弱梁”可有效的防止柱铰破坏机制的出现,保证结构在强震作用下不会整体倒塌;“强剪弱弯”可有效防止脆性破坏的发生,使结构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强节点弱构件”,节点是梁与柱构成整体结构的基础,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使节点的刚度和强度大于构件的刚度和强度。四、问答题(两种方法,共20分)1、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到两阶段:第一阶段设计方法:在多遇地震(小震作用下的作用效应与其它何在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力以及结构的弹性变形,以满足第一水准的要求)第二阶段设计方法:在罕遇地震(大震)作用下,验算结构薄弱层(部位)的弹塑性变形,以满足第三水准要求。2、注意建筑平面及结构布置;多层砌体房屋应满足《抗震规范》规定的总高度和总层数限值;抗震横墙间距应满足《抗震规范》的限值;房屋的局部尺寸应满足《抗震规范》的要求。填空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5、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n=N/fcAc(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7、表征地震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