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以人为本.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以人为本.doc

上传人:xzh051230 2020/2/21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以人为本.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以人为本,实现德育的人性化21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是努力使人的个性全面而和谐发展的世纪。与之相应的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因此,新形势下的德育应以本着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为本根本理念,实现德育的人性化。以人为本开展德育,是对人性的充分肯定,通过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最广泛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的实质就是造就德育主体,造就具有自主道德意识、道德行为的社会成员。学生是德育主体,不是灌输客体。现代德育不是管理人、约束人、控制人,而是创造条件发展人。促进德育的人性化就要重视对学生需要的尊重。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活动时,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需要的眼光观察和分析他们的行为,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和满足需要的不同行为,分别进行分析和引导,并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创造、提升需要,并创造、利用条件,使自己的需要得到合理满足,从而在学生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德性完善,并进而促使他们全面发展。一、现行德育中“人性化”的缺失 1、德育认识模糊。传统的德育中,过分强调了教育的社会服务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功能。只讲客体的需要、社会的需要,而不讲学生主体的需要,使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工具;为满足考试升学率需要,学生个人的需要被抹杀了,“育人”在教育中不见了,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被“物化”了。导致“社会本位”,“教师本位”,“教育被物化”。 2、德育内容和方法陈旧、单一。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在社会巨大变革的新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大环境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商品经济的浪潮的推动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是非标准、生活方式、就业方式、社会心理环境、人口和家庭结构及获取信息的渠道等等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这无形使身体、心理均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产生巨的影响。这些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对德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而传统学校德育往往只是一种道德说教,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德育中很少考虑如何激发学生道德学****的需要、在教育过程中缺少学生的情感体验、冲突和选择,缺乏师生心灵深处的沟通,学生缺乏道德体验,难以内化道德规范。在具体德育过程中灌输的影响仍然有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存在,启发引导少,理论讲得多,学生实践少,消极应付多,解决实际问题少,政治教育多,品德内化少的现象,长期地灌输只有使学生不断体验从属,从属教材,从属教师,德育缺失“人性化”。 3、德育疏离生活,甚至脱离生活。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学校的德育往往在较封闭的状态下进行,未能有效地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走出校门后,活中的道德问题和道德冲突。道德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没有脱离生活的纯道德活动。德育疏离社会、疏离生活、疏离自然的情况,绝大多数学校没有或极少组织学生劳动,学生被封闭在课堂里,关闭在校园围墙内,并且传统德育在管理方面是集权化、集中化的,实行消极的防范,从多方面整制学生。这是单纯的约束的、规训的德育,其管理体制是不科学的。这样的德育脱离了学生的需求,疏离了生活,处于封闭状态,并没有成为促进人们生活完满和充盈的活动,这也是导致学生拒斥德育的原因。走出传统德育人性化缺失促进德育过程人性化,需要每个德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认真探讨如何致力于人性的养育,尊重学生的需要,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