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渔父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3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渔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xxq93485240 2020/2/21 文件大小:3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渔父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渔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积累重点文言词和句式。②探讨屈原和渔父不同的人生态度。③思考人生重大抉择,养成对人生负责的态度。【教学重点、难点】①积累重点文言词和句式。②探讨屈原和渔父不同的人生态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前创设情境:利用下课时间播放蔡琴演唱《屈原》歌曲。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他们说你是一个孤独的诗人他们说你有一颗忧郁的灵魂你过的岁月是否像我所想像的那般寂寥是否水中有你的心思,像一尾鱼款款徘徊人世的轻吟掩覆在你身上总有多少无奈都托流水寄怀究竟你愿长久躺在今世的江底还是期盼着握桨的手解开你深邃的面容笑傲人世是一份何等的情怀众醉独醒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悠悠的江水诠释着亘古以来的萧条凄凉取代水中你的惆怅,是岸上我独自徘徊龙舟的喧哗划出波波水纹追思掠过江面片刻又将遗忘也许你将年年享受五月的粽香也许能带着另一次际遇,看一看江山的阳光…… 2、教师导语两千年前的湘江水畔,一位诗人在踽踽独行,憔悴的脸上写满孤独的悲愤。听闻国都被攻破的那一刻,他纵身一跃的姿势,定格成永远的风景。他,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今天,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烟云,去寻觅诗人的足迹,聆听屈原处在生死边缘的心灵抉择。请大家把书翻到《渔父》通过本堂课的学****要求同学们掌握三个重点。(幻灯片)①积累重点文言词和句式。②分析屈原和渔父的人物形象,探讨屈原和渔父不同的人生态度。③思考人生重大抉择,养成对人生负责的态度。关于屈原的生平,不再做过多的讲解,导学案上有详细的介绍二、检查导学案【课前预****课前请人将答案写在黑板上)1、批改,纠正,明确正确的答案。2、请人通译全文三、分析文本(一)、掌握文言知识是为了更好地解读课文,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在进入文本分析之前,先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分别请两位同学扮演屈原和渔父的角色,其他部分全班齐读。(先诵读指导,学生自己先尝试,然后自荐。)(放背景音乐)点评:学生先点评,教师补充。把握住了屈原和渔父两人的性格特征,朗读时语气语调把握得都很到位。我们再来听一听名家的朗读,大家小声的跟读。(二)、下面我们进入文本的分析,分组讨论导学案上的234三个题目,一二两组第2题、三四两组第3题,五六两组第4题(先独立思考形成文字答案,写在导学案上,再讨论完善)1、本文通过哪些手法塑造了屈原这一人物形象?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明确:直接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刻画出了屈原英雄末路、心力交瘁、心事重重、形销骨立的外在形象。体现他当时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人生态度。为下文写屈原志洁行廉张本做铺垫语言描写侧面描写:塑造了渔父这一形象,通过渔父“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来对比衬托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洁形象。屈原形象:他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苟合、不妥协,与众不同,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不惜舍生取义,显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幻灯片)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渔父的形象,是怎样一位形象?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明确: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渔父形象:他是一个具有明哲保身、随遇而安、与世推移的处世态度和不愠不怒、心平气和、不强人所难的超然姿态的隐者形象。作用:对比衬托(幻灯片)3、那么作者是不是褒美屈原、贬抑渔父呢?明确:不是。渔父的出现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