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制造业薪酬体系结构.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制造业薪酬体系结构.doc

上传人:drp539603 2020/2/21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制造业薪酬体系结构.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我公司目前的薪酬体系状态员工工资主要是以行政职务为标准进行确定,而不是以员工具体承担的岗位责任进行确定,突出表现为岗位对企业的价值不能得到体现,使各岗位薪酬差距拉不开(出现混日子,别人都不干我为什么要干,别人都这样我也这样等负面心理作用,直接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或岗位薪酬拉开幅度过大。1、薪酬的增加主要还是以工龄(年终统一发放,短期利益未能体现)、行政职务、个人申请、总经理意愿为主要手段,而不是以岗位贡献大小与员工能力提升为标准进行增加,使个别职务中等偏下的员工缺少学****创新、开拓思路的向上动力。2、薪酬的获取标准主要还是以工作时间进行衡量,而不是以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对公司的忠诚度等因素进行衡量,使现有的薪酬模式中绩效薪酬部分流于形式,事实上已经是定期发放,最终失去了对员工工作业绩与效率的激励作用。实际上许多员工对绩效工资一项根本不关注,工资项目不管怎么调整,拿的工资不少就可以了,说白了就是,我一月出了满勤,不管干活多少,干的好与不好,只要来了,就能拿到这些工资。绩效部分流于形式。3、新进员工从薪酬竞争性上来讲,缺少吸引力。员工试用期满后,走上了以工龄、行政职务、个人申请、总经理意愿调薪的老路(不是从岗位出发),以至于难以留住公司需要的人才,反映出公司目前薪酬体系缺少灵活性。自行政人事部3月底成立起来,行政人员共离职27人,离职率达21%,远远超过了正常离职率3%-5%的标准,如算上车间离职人员,离职率会更高。离职率表明,公司花钱为他人培养了一批人才,造***力成本的隐性增加。4、以往薪酬标准的一大特点是只能上不能下,业绩优与差在薪酬激励上流于形式。5、薪酬与考核方式的脱节(公司目前只对销售部进行考核,其它部门没有考核),绩效薪酬流于形式。8、薪酬在等级级差的设置上,还缺乏一定的规范统一性,一些比例大,一些比例小,不利于薪酬的日常管理,如薪酬晋升的激励性、岗位调整引起的薪酬调整、新员工定薪等。通过以上公司目前薪酬模式的分析,行政人事部提出结构薪酬组合模式,将整个公司的岗位纳入统一模式,在统一模式中反映不同岗位的特色,以体现岗位的价值贡献,以及与业绩管理相衔接。二、薪酬设计方案根据现行薪酬模式的分析以及考虑到目前公司并没有实质上的绩效考核模式,现行政人事部提出如下薪酬基本模式,供公司决策层参考:1、结构:基础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技能工资+各种津贴+福利             ↓     ↓       ↓       ↓             ↓占工资总额(20%)   (20%)     (40%)      (10%)          (10%)其中: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组合为员工的基本工资。2、说明:基础工资——维持员工基本生活的工资。其功能是保证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解决员工的温饱问题,依照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步的最低工资标准(960元),各岗位一致。岗位工资——按照岗位的责任大小、岗位任职条件、努力程度等薪酬因素决定的工资。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员工的工作责任和上进心。岗位工资由职位等级决定,它是一个人工资高低的主要决定因素。岗位工资应该是一个区间,而不是一个点。公司可以从同行业同职位或公司历史工资资料中选择一些数据作为这个区间的中点,然后根据这个中点确定每一岗位等级的上限和下限。上限可高于中点20%,下限可低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