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刘熙载在陶渊明论中的思想探析.doc

格式:doc   大小:5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刘熙载在陶渊明论中的思想探析.doc

上传人:pppccc8 2020/2/22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刘熙载在陶渊明论中的思想探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刘熙载在陶渊明论中的思想探析摘要:刘熙载一生恪守着儒家信仰,特别重视人格修养。他在《艺概》屮,把人品摆在了第一位,并明确提出了“诗品出于人品”这一论诗范畴。他特別服膺陶渊明,认为“陶渊明则人要出于《论语》”。本文试图通过刘熙载对陶渊明论说的分析,以窥其思想及他对人站重视的原因。关键词:刘熙载;人殆;《艺概》;陶渊明刘熙载是一个粹然儒者,《清史稿》称其“以正学教弟子,有胡安定风”①[注:①刘熙载兴学育才,传承孔孟之学,并注重笃实践履,这与胡暖同。]。他在晚年所撰自传性《寤崖子传》中说:“于古人志趣,尤契陶渊明。其为学与教人,以迁善改过为归,而不斤斤为先儒争门户。”“迁善改过”是儒家自我修养的根本,“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刘熙载在自述屮以此自称,可见他不仅主张且以身实践着儒家道德修养。咸丰帝曾赐他“性静情逸”[1]四字,胡林翼以“贞介绝俗”[1]特别推崇。在他督学广东时,曾作《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四箴训士,认为学圣贤应先从这些开始。他所撰的《持志塾言》、《读书劄记沢《游艺约言》和《艺概》等书屮都表现了其书生本色和儒者气象。刘熙载“平居尝以'志士不忘在沟壑’、'遁世不见知而不愠'二语自励”[2]13158,就是把陶渊明当作这种典范而以此笃实践履的,可谓遥承陶氏意趣。一、“大要出于《论语》”陶渊明的价值是一个逐渐彰显的过程,特别是到了宋代得到王安石、苏轼、苏辙、黃庭坚等文学家和学者的钦慕,他们推崇陶氏独立的人格和创作任意无为的精神。Z后不同时代对陶氏有不同的阐释,清代人对他也别有体悟。清代学术“超汉越宋”,考据之风盛行,祟尚博闻实证,影响到文学上表现为重视学问,许多文人和学者在谈文论艺吋强调学问与人格的并重。钱谦益“诗有本”说、王士稹的《带经堂诗话》、叶燮的《原诗》、沈徳潜的《说诗碎语》等都注重诗人的胸襟及强调诗文须根柢于学问,并且认为诗人思想道德和艺术素质两方面的修养是写出诗意深厚、诗境质实Z作的前提。沈德潜“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3]。这里的“胸襟”大约是先天秉性和人格器度综合的索质,“第一等真诗”是需将人的胸襟、人品与学问融为一体。陶渊明的诗并非只直抒性情而已,洪亮吉说:“人但知陶渊明一•味真淳,不填故实,而以为作诗可不读书,不知渊明所著《圣贤群辅录》等,考订精详,一字不苟也。”[4]可见,陶渊明的学问不一定以“故实”的形态出现,“真淳”也需读书,需要学问的依托。那么当诗人将学问与人格融为一体并达到一种化境吋,即便自出机杼,亦为精深之言,陶渊明卓尔不群的人格何尝不是从学问屮汲取营养。他的诗冲和平淡,其骨髓却在于“厚”与真性情,此皆因他有伟大的胸襟和高超的艺术修养。“历代论陶,大约六朝到北宋,多以为'隐逸诗人之宗',南宋以后,他的'忠愤'的人格才扩大了。本来《宋书》本传已说他'耻复屈身异代'等等。经了真德秀诸人重为品题,加上汤汉的注木,渊明的二元的人格才确立了。”[5]224可以说从宋代开始就有人认为陶渊明是出于儒家,清代却能踵事增华,使陶渊明为儒家说成为一种特色,认为陶氏几乎可以列于孔门,是儒家屮的典范。清人吴淇的《六朝选诗定论》、沈徳潜的《说诗碎语》、梁章柜的《退庵随笔》、潘徳舆的《养一斋诗话》等都认为陶渊明其人其言都符合圣贤之道,这体现了清代的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