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2020年各引流管道健康教育.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0年各引流管道健康教育.doc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20/2/22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0年各引流管道健康教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胃肠减压管护理持续胃肠减压可减轻胃内气液体潴留,防止胃过度膨胀,减轻吻合口张力,促进吻合口愈合。妥善固定胃管,防止松动和脱出,如管道脱出,应严密观察病情,,使之持续处于负压引流状态,可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胃管,防止胃管堵塞。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以后逐渐变浅,若引流出大量的鲜血,病人出现烦躁、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尿量减少,应考虑出血,,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减轻病人咽喉疼痛并使痰液易于咳出。术后3-4天,胃肠引流液减少,肠蠕动恢复后即可拔除胃管。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蠕动,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增强病人信心。注意循序渐进。禁食到肠蠕动恢复后拔除胃管,先进少量开水,无不适后开始进半量流食,3天后进半流质,10天进软食。负压球的护理1保持引流管通畅负压引流管保持负压状态,保持引流管通畅,维持有效的引流,负压太大易引起引流管吸附于组织上,造成软组织损伤、引流不畅而引起切口内积血,增加感染发生率。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堵塞,若引流管漏气,及时处理,预防并发症发生。2做好引流管的固定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其脱落,在搬运和翻身过程中,不应予别针固定,可在床边两侧固定一段绷带再将引流管固定在绷带上,这可增加患者的活动度,固定的高度均要低于引流口20-30cm,应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放置引流管的目的、重要性,强化医疗安全意识,防止高龄患者及麻醉未清醒患者将引流管拔除,若发现引流管脱落及时与医生联系,给予处理。3观察引流液及性质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认真记录并做好交班。(在临床中负压引流袋的刻度有误,记录时要将引流液置入量杯中测量再记录,以保证出入量的准确性),引流物为浓稠的血性液体;24小时后引流液一般在50ml以下,引流物为稀薄的淡红色液体。若引流量过多,颜色鲜红,可能有出血征象;若引流量过少可能是管道堵塞或有受压、扭曲、漏气发生,应仔细观察并及时处理。4拔管指征拔管时间一般视引流量而定,一般24小时内引流量少于50ml即可拔管,置管时间最长不超过1周,拔管时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防止逆行感染,引流管拔出后适当按压引流管周围的皮肤,以排除皮下积血。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常规保持管道的密闭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水封瓶长玻璃管插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用凡士林纱布严密包盖胸腔引流管周围。搬动患者或更换引流瓶时,需用2把血管钳夹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用2把血管钳相向夹闭胸壁引流管,并更换引流装置。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生做进一步处理。严格无菌,防止逆行感染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按规定时间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保持引流管通畅患者取半坐卧位。定时挤压胸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受压。鼓励患者作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以利胸腔内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观察和记录注意观察长玻璃管中的水柱波动。一般情况下水柱波动上下约4-6cm。若水柱波动过高,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则表示引流管不畅或肺已完全扩张;但若患者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