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自卑与超越读后感》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从个体心理学的观点出发说明了人生的道路和意义。作者表明:每个人因为对其现时地位的不满意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但是,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想要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理解生活。家长和教师应培养儿童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让他们真正意识到“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自卑与超越》共有十二个主要论点,包括有生活的意义、心灵与肉体、自卑感与优越感、早期的记忆、梦、家庭的影响、学校的影响、青春期、犯罪及其预防、职业、人及同伴和爱情与婚姻。共十二章。原书名为《生活对你的意义》。写在阿德勒思想最为成熟的时期。每一个生活中的问题,绝大多数都与职业、社交和爱情这三个主要问题有关。这三个问题表现了人们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对别人和社会发生兴趣以及能与人合作才是真正的生活意义。每个人其实都会自卑,因为每个人都对自己不满。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的原因就是,自卑之后,你是否会努力去改变现状提升自己的满意度还是,为了避免受挫折的感觉拒绝尝试任何改变。作者他告诉我们,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而一个人的生活风格,则是与他对于过去经验的认识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怎样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我。作者从每个人的童年不同的经历和成长环境去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以及对生活的看法。其实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有自己的不足和弱点,与他人的优点进行比较时自然就会有自卑的情绪。但是自卑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对于心态乐观的人来说,自卑会让他认清自己的缺点,从而激励他去克服自己的短板挖掘自己的潜能。对于消极的人来说,会在意识形态上造成打击,让其失去对个人和家庭的希望,不利于发展。书中还有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奉献。阿德勒告诉我们: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与他人的团队合作之中获得满足。人只有融入集体之中,融入社会之中,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罪犯也是追求优越感。然而,由于罪犯追求的是属于他们私人的优越感,结果他们在生活的道路上全部失败。我们应该指出他们的错误所在,并鼓励他们对别人发生兴趣,学会与别人合作,同时采取其它有关社会措施。这样,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由自卑走向超越,社会犯罪的数目也会大大减少。自卑感实际上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因。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他们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而努力奋斗的结果。优越感的目标取决于每个人所赋予生活的意义,是建立在他的生活方式之中。人类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我们所有文化贡献的源泉。而超越力量的大小,端视自卑心的强弱,以及个性、企图心等。自卑与超越的相对强弱不同,在不同的人身上,衍生出许多种不同的性格与行为来。正因这股力量相当强大,若能够妥善运用,则可以成为一股不断突破的动力,否则,将成为另一个失败的开始。作者认为对于人类来说,肉体和心灵是整体生活的一部分。心灵会朝着一种能使我们获得安全和优越地位努力。只有那些对他人产生兴趣而又决心要为社会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