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名词解释.doc

格式:doc   大小:27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名词解释.doc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0/2/23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名词解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名词解释布赖顿学派:最早期英国电影的代表,他的两位主要的代表人物: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詹姆士·威廉逊。出生都在英国的海滨城市布莱顿,由此得名。但该学派并不是学术意义上的一个“学派”,而是指他们创做的一种倾向。既他们的电影在形式和内容上,表现出关注底层社会问题。表现“真实生活的片段”的倾向。代表作:《俄罗斯战舰的暴动》、《士兵的归来》、《祖母的放大镜》等。  王朔电影年:1988年,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青年作家王朔的四部作品被同时搬上银幕:米家山导演的《顽主》(根据同名小说改编),黄建新导演的《轮回》(根据小说《浮出海面》改编),叶大鹰导演的《大喘气》(根据小说《橡皮人》改编),夏钢导演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根据同名小说改编)。一年之内,同一作家的四部作品被搬上银幕,实属罕见,有人称1988年为“王朔电影年”,称这股王朔热为“王朔现象”。  诗意现实主义:是法国先锋派电影消退之后出现的电影新潮,它是抒情性与现实性的结合。现实主义植根于传统,意味着对现状的关怀和尊重,是作品的核心和主题;所谓诗意是人从现状出发的自由的心理诉求。让·雷诺阿《大幻灭》《游戏规则》  《电影手册》:1951年法国人巴赞与雅克·唐尼尔创办了《电影手册》杂志。该刊物聚集了一批年轻的批评家,弗朗西斯·特吕弗、让·吕克·戈达尔、雅克·李维特等,这些人后来成为“新浪潮”的主要导演,这就是所谓的“电影手册派”  左翼电影运动:3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进步电影运动。“九一八”事变后,各电影公司的经营者为了摆脱困境,吸引观众,同时也由于广大电影工作者抗日爱国要求的影响,纷纷开始了“向左转”的趋向。以共产党人为首的进步电影工作者逐渐成为各电影公司的创作骨干,中国电影由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印象派电影:印象派电影是第一个先锋派,是由法国电影史学家亨利朗格卢瓦提出。,和外在的方式来观察世界;以灯光、环境、,主要代表人物有:路易德吕克为中心的谢尔曼杜拉克、马赛尔莱皮埃、阿倍尔冈斯和让爱浦斯坦。  类型片:类型片是好莱坞商业电影生产机制下的一种特定的产物。  室内剧电影:这个名称来源于德国戏剧家马克斯·莱因哈特。他曾开了个小剧院专演恪守时间、地点、动作“三一律”的室内剧。1921年参与倡导表现主义电影的奥地利剧作家卡尔梅育第一次把这个概念引进电影创作中来,并于当年完成了第一部室内剧电影《后楼梯》(保罗莱尼与吉斯内尔导演)。特征:在创作方法上着重反映客观的社会生活;在题材选择上多是工人、店员、仆人等社会小人物的日常生活和环境;在表现形式上严守“三一律”,主要情节始终遵循直线叙述的方式。代表作有室内剧三部曲《后楼梯》《圣苏尔维斯特之夜》《最卑贱的人》  《火车大劫案》:19,鲍特以独特的电影叙事方式。拍摄出他最著名的影片《火车大劫案》。《火车大劫案》是一部以真实的自然环境作为叙事背景,以强盗抢劫火车上旅客的钱财最终被警察追击而受到惩罚的故事作为依托。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具有强烈而紧张的外部动作和冲突的作品。影片共分为13段,每一段都是由一个镜头拍摄下来的完整事件中的一部分。这其中有几个镜头极富有效果的表现出影片的叙事特征。  好莱坞经典电影:20世纪30年代——40年代是好莱坞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好莱坞建立了一套以生产大众化叙事影片为主的庞大的电影工业,并形成了独具特点的好莱坞影片的叙事模式和风格,通常被称为“好莱坞经典电影”  梅里爱:实现了电影戏剧的真正诞生,再现人类梦想和思维的光影魔术。世界上第一位电影特技摄影家,停机再拍、“叠印”以及溶人、溶出和谈人、淡出等组接方法,代表作:《贵妇失踪》(1896)《月球旅行记》(1898)。他拘泥于乐队指挥的视点,让摄影机的取景框就是舞台的画框,画面中自然缺乏运动感和景别的变化。他采取的风格是为观众创造一个光怪陆离的史诗式的、充满魅力与幻想的世界。  西部片:是以19世纪下半叶美国西部拓荒时期为主要的故事背景。反映文明与蛮荒,个人与社会。本民族与异域文明等基本矛盾的类型电影。是美国所独有的一种那个影片类型,最能反映出美国人民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倾向。1939年约翰福特导演的有声片《关山飞渡》被公认为西部片的里程碑之作。  街道电影:著名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在他出版于1947年的研究德国电影史的专著《从卡里加里到希特勒》一书中第一次提到了“街道电影”这个词,用从描述20年代在室内剧电影的影响下出现的一种以街道为情节背景的电影样式。 代表人物:卡尔格吕内《街道》(1923)派布斯特《没有欢乐的街》(1925)表现社会现实,被称为新客观派,杜邦《杂耍场》  前苏联“诗电影”:指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50年代中后期到60年代,出现在前苏联的两次电影诗性化浪潮。两次“诗电影”的勃兴,涌现出了一批对电影史具有创造性贡献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