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浅析.doc

格式:doc   大小:61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浅析.doc

上传人:小雄 2020/2/23 文件大小:6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浅析.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浅析栗出丰(黑龙江省穆棱市人民检察院,黑龙江穆棱157500)摘要: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含义、司法实践及其完善三个问题进行了论述探讨。关键词:宽严相济;司法实践;完善1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概述2004年12月22日***同志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正确运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对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活动严厉打击,绝不手软,同时要坚持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法律和社会效果。”2006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六十八次会议通过《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在检察工作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若干意见》,对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标准。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反复讨论过如何理解宽严相济并在文件中提到了对宽严相济的理解。我认为宽严相济包括了三层含义:概括地讲,宽严相济就是该严则严,当宽则宽,严中有宽,宽中有严,宽严并用,宽严有度。六句话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该严则严,当宽则宽,讲的是要区别对待,按刑法的规定,对应当从严的,要严厉打击,对应当从宽的,要从宽处理;第二层含义,严中有宽,宽中有严,讲的是区别对待,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合理区分当事人的刑事责任;第三层含义,宽严并用,宽严有度,讲的是要平衡执法,在宽严问题上要有限度,要保持刑罚适用的均衡性。2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概述的司法实践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司法转换,在传统****惯的影响下,有着无师自通的力量,表现为过分追求刑事政策的合目的性,忽略对刑法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坚守,在刑事司法程序上,也显示了较强的司法能动性。,是“宽”的具体体现。但对于如何把握“宽”的尺度,目前学界和刑事立法都不能做到按一定的标准将犯罪明确划分为轻重两类,虽然最高检察机关在一些规范性文件中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但经过司法者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其法律结果的轻重与刑事政策的精神不甚一致。我们以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发布的一份报告为例。该报告披露,2010年全国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的矿难事故背后的渎职犯罪嫌疑人565人,法院已对232人做出判决,其中免予刑事处罚106人,缓刑94人,%(少数地方甚至100%)o轻刑化的很严重。上述渎职侵权案件,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规范文件中列为从严查处的案件,某些下级院则明确将其列为从重打击的对象,在此情况下,安全牛产渎职侵权案件还是被“集体从轻”发落。这实际上是传统官木位思想在规则和政策适用时的显现,也是法治不成熟的典型症候。、严格依法、注重效果。其中严格依法,是指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必须坚持刑法基木原则,实现政策指导与严格执法的有机统一,宽严都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但司法机关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原则化、司法化的过程中,却并没有完全做到严格依法。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目的是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正确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该解释第9条规定,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盗窃行为未超过三次,盗窃数额虽已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但案发后能如实供述全部盗窃事实并积极退赃,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