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探究赏识教育与班主任幸福指数的关系摘要:对个人生活质量进行衡量的一项指标就是幸福指数。班主任承担班级日常管理的责任,采用赏识教育,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而激发教育活动,提升班主任的幸福指数。本论文针对赏识教育与班主任幸福指数的关系进行探究。关键词:赏识教育班主任幸福指数对于直接面对少年儿童的小学班主任而言,要提升小学教育质量,就要提高教育工作的幸福指数。通过赏识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产生自信心,不仅能够使教育充满活力,而口还使班主任的幸福指数大大提升。一、小学班主任的幸福指数缺失(-)幸福指数幸福感是一种心理满足,处于不变的客观条件下,幸福感就有稳定性。幸福指数是衡量稳定幸福感的量化指标,主要体现为人的牛活需求、心理需求都获得满足,口能够产生个人价值感。目前,幸福指数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衡量指标被引入到小学班主任的教育质量评价当中。对学生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二)小学班主任幸福指数下降的体现近些年来,小学班主任的待遇有所提升,但是幸福指数却直线下降。小学班主任的幸福感降低主要体现为他们的工作态度上。面对大量的学生作业需要批改,各种教研活动,学生的课堂教育和日常生活教育等筹,方方面面的工作内容让很多班主任都感觉到身心疲惫、力不从心。通过对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状态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该群体幸福指数下降,主要体现为感到工作负担沉重、师生感情淡薄、对学生期望过高等等儿个方面。小学教育是教育的起点,需要班主任花费更多的精力处理学牛的问题。当班主任的付出没有获得相应的尊重,就会导致幸福感被消弱,幸福指数自然相应地有所下降二、赏识教育与小学班主任幸福指数小学班主任的幸福指数与教学质量息息相关。采用恰当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成果,班主任的幸福指数就会有所提升。将赏识教育引入到小学教育中,对于提升小学班主任的幸福指数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用赏识的心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认可,对学生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潜在优点被激发出来,对学生以赞扬和鼓励,通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事实上,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挖掘学生的个人潜质,对学生的培养目标“量身定做”。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每一个人都渴望获得尊重,获得别人的赏识,小学班主任将赏识教育纳入到教育体系中,对学生以认可和鼓励,可以使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所提升,班主任的教育质量也会有所提高。当班主任们所泗出的辛勤汁水有所收获,所付出劳动得到了冋报,心理平衡感油然而生,幸福指数相应地也会随之升高。(二)赏识教育中提升班主任的幸福指数通过赏识教育促进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欣赏赏识教育,就是要求班主任以对学生的赏识作为一种教育方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关爱。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同时也是班主任实现自我发展的主要途径,宽容学生的失误,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较之“冷面教育”、“说教教育”,这无疑是一种巨大进步。因此,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并不存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分别。小学班主任在实施赏识教育的同时,不仅是教育方法的使用者,也是接受欣赏者。赏识教育促进班主任幸福指数提升作为班主任,工作压力不断增加。特别是面对班级中调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