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七色光》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七色光》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pppccc8 2020/2/24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七色光》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科学公开课教案《七色光》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七色光》安排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探究日光的色散现象(包括分解阳光和混合色光);第二部分是滤光实验。探究日光的色散现象,先由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彩虹颜色和成因,引导学生制造彩虹光影一分解色光,再通过陀螺的旋转做色散的逆实验一混合色光,分析其中的光学原理。时间许可的话,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颜色的排列顺序、色块的大小是否会影响看到的效果”诸如此类的问题,以求观察与研究的结合。学目标教:1、 使学生学会做光的色散实验,知道光能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能对此进行观察研究;2、 使学生学会做光的合成实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日光由七色光混合而成;3、 使学生认识色光可以被过滤掉,感受滤光纸下的神气世界,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爱好,并能从中感受科学实验的乐趣。教学准备:手电筒、镜子、硬币,水盆、陀螺、红、黄、蓝3色玻璃纸和白纸。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 了解牛顿与七色光的故事1、指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27页的“牛顿和七色光”材料,仔细观察两幅插图。思考:大家读懂了什么?说说这两幅图各表示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内容?2、组织交流。二、 做彩虹光影实验1、师:夏天,雨后的傍晚,常常会看到彩虹,谁能说说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几种颜色组成?2、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3、 师:你们能制造出一个彩虹吗?4、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介绍人工彩虹的制作方法:在盆中倒一些水,把镜子斜放在水中,可用硬币抵住镜片,以免滑动,把一张白纸斜立在镜子前方,用手电筒对着镜子照射,调整镜子和手电筒的角度,很容易在白纸发现彩虹光影。5、 学生制造彩虹活动。6、 学生汇报活动情况。7、师:制造彩虹的方法很多,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还在哪里看到过类似现象?三、玩陀螺1、制作陀螺。学生上课前能够带来现成的陀螺最好。如果没有现成陀螺,教师分发准备好的圆形纸片等材料,让学生装在铅笔上,指导学生制成一个简易陀螺。2、 指导学生猜测:陀螺旋转后会产生什么现象?3、 学生活动:旋转陀螺并进行观察,填写好实验记录。4、 师生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这是光的混合,是光的色散的逆实验。5、 拓展思考:陀螺旋转的方向、色彩的排列、色块的大小是否会影响白色光合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