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探索Diy发现懿许昌人五现代人起源于非洲已成主流观点但是在河南省许昌市许昌县灵井旧石器时代遗址中不久前出土的距今8万10万年的许昌人头盖骨化石对中国现代人非洲起源说提出了挑战作为发掘队的领队本文作者饱含激情地讲述了这重要发现的经过及其所蕴含的意义撰文供图/李占扬灵井是许昌西约15公里的灵井镇两侧的个坑塘2005年以前由于坑底泉水不停地喷涌致使村西至王井村之间形成片水域因前不久出土了距今8万10万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已闻名遐迩春节期间专程从上海赶来的家三口人不顾严寒掬把坑十闻了又闻似乎闻到了10万年前活动在这里的古人信息泪流满面情景十分动人灵井遗址发掘前的情况灵井在1949年以前曾为许昌十景之被誉(由北向南)为灵泉瑞溢清《许州志》绘有《灵泉瑞溢图》因原在卫灵公庙内故简称灵井卫灵公是许国夫人之侄数度来许灵公庙即行宫遗址此井年深日久旱不涸涝不溢那时的灵井颇不寂寞许昌至禹县的官路出灵井街折向西北灵井正位于其问这条路是禹州官瓷外运的通道夏天来往于此的商人等歇脚纳凉鸳鸯戏水鲤鱼打挺人吃马喂冬日水冒白烟常温常新排排岸柳树挂连连古4维普资讯,旧事如烟,这片泉水,曾滋养过多少生灵?现在看来,它不过是豫中地区任何一个村头都有的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坑了,但在这个普通的坑里,自2005年6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许昌灵井遗址考古队进驻以来,尤其是“许昌人”头盖骨出土以后,慕名而来的人不绝如缕。作为灵井考古发掘队的领队和一员,笔者因这里的每项重要发掘而激动万分,每时每刻,思绪如开闸的洪水,如扬扬洒洒的雪片,如那片神秘消失的一洼湖水,奔涌,纷乱,难以梳理。灵井发掘源于何时?灵井遗址的发现,确实是一次偶然事件。1964年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周国兴和另外两位同事一起,住在遗址东约100米的一座民房里,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1965年春的一个清晨,周国兴和灵井村民数人在泉眼以东的高台上刨坑栽树,突然觉得锹下有什么硬物,挖出一看,原来是一块乳白色的石英石,职业的关系使他意识到,这里怎有这种石头?因为周围全是灰白色的粉砂土,按常理在这种土中不应有石英石块的出现。他联想起一件往事:1921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考察时,也正是碰到几块石英碎片而引起注意,认为它们可能是古文化遗存,说不定能找到古人类,从而导致了著名的北京猿人遗址的发现。于是,周国兴在此采集了1000余块古人制作的石英片和不少动物化石,回北京整理后,将论文发表在《考古》杂志上。由此,考古学家记住了这处史前遗址,也正是因为周国兴这种职业敏锐性,成就了许昌灵井遗址的发现。之后,周先生在许多场合呼吁,对这处重要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进行正式的考古发掘,但长期以来,埋藏文物的地层被积水浸泡,尤其在夏季,泉水加上雨水,这里成了一片汪洋,根本无法进行考古发掘。2005年4月,因遗址西南约7公里的一家煤矿透水,致使包括灵井在内的几处泉水骤然断流,接着,积水循泉眼回流,地下水位下降,原生地层出露,实属百年一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迅速将这一重要情况报告省局,并向国家文物局申报,请求对这处史前遗址(面积300平方米)进行考古发掘。立项之初,考古队面临的第一道难关便是如何布方的问题,简单说就是在哪里挖掘。因为坑塘长年被水浸泡,原生地层在哪儿呢?看到的只是满眼的淤泥烂草,争食蝌蚪的鸭类,茂密的芦灵井遗址发掘现场5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