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消闲娱乐:鸳鸯蝴蝶派的创作观念——兼与吴文化之关系.pdf.pdf

格式:pdf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消闲娱乐:鸳鸯蝴蝶派的创作观念——兼与吴文化之关系.pdf.pdf

上传人:lxydx 2016/2/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消闲娱乐:鸳鸯蝴蝶派的创作观念——兼与吴文化之关系.pdf.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不论彼时此刻对文人包天笑的理解如何变化,不可改变的是:苏州是他人生道路的起点,也是他暮年回忆里刻骨铭心的终点,这份情怀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参考文献:[[:大华出版社,1971.[2】徐采石,,2001(4):l12一l18.[,1909(2).(作者系苏州大学文学院硕士生)消闲娱乐:鸳鸯蝴蝶派的创作观念兼与吴文化之关系刘佳(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摘要:鸳鸯蝴蝶派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新文学的批判,理论上的薄弱是他们的软肋。从鸳鸯蝴蝶派创办的报刊杂志中可以梳理出他们的主流理论之一——消闲说,它是对传统小说观念的回归;从地域文化视角可以看出,此创作观是对吴文化精神的继承;结合民初的时代特色观之,消闲说的形成有其必然性,也有所发展。关键词:鸳鸯蝴蝶派;消闲说;小说本体;吴z~4J6;时代特征中图分类号::A文章编号:1008—7931(2008)01-0040-03鸳鸯蝴蝶派是民国初年出现的一个非常复杂的流派,它并非有组织的文学团体,是对当时一批在艺术旨趣上大体趋同的传统文人的统称。此派拥有极为庞大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在民初中国文坛上曾占据主流地位。他们虽未曾明确系统地提出过自己的理论主张,但在其主办、编辑的各种杂志、小报、大报副刊及其创作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其中,“消闲说”可谓其中颇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此种文学观念既符合文学的本质特征,也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是传统文化尤其是吴文化精神的传承,时代的发展又使它出现了一些新变。民初至五四前后,鸳鸯蝴蝶派文学是当时文坛的主流,1914年创刊的《(礼拜六)出版赘言》通常可看做当时鸳鸯蝴蝶派理论的宣言:或问:“子为小说周刊,何以不名礼拜一、礼拜二、礼拜三、礼拜四、礼拜五,而必名礼拜六也?”余曰:“礼拜一、礼拜二、礼拜三、礼拜四、礼拜五人皆从事于职业,惟礼拜六与礼拜日,乃得休暇而读小说也。”40——它旗帜鲜明地提出,读小说纯粹是一种消闲的活动,接下来更将读小说与买笑、觅醉、顾曲等几种传统的娱乐方式并举:且买笑觅醉顾曲,其为乐转瞬即逝,不能继续以至明日也。读小说则以小银元一枚。换得新奇小说数十篇,游倦归斋,挑灯展卷,或与良友抵掌评论,或伴爱妻并肩互读,意兴稍阑,则以其余留于明日读之。晴曦照窗,花香入坐,编在手,万虑都忘,劳瘁一周,安闲此日,不亦快哉!故人有不爱买笑、不爱觅醉、不爱顾曲,而未有不爱读小说者。”【点明了读小说的目的是为了休闲,也借此道出了此派作家的创作追求——小说的消闲性、娱乐性、趣味性。类似的表白在此后他们主办的一系列期刊杂志中俯拾皆是。如1914年《(眉语)宣言》:锦心绣口,句香意雅,虽曰游戏文章、荒唐演述,然谲谏微讽,潜移默化于消闲之余,亦未始无感化之功也。【l】1922年9月刊于《星期》第28号广告栏的《玫瑰之路》(《游戏世界》的广告)称:维普资讯 8年第1期刘佳:消闲娱乐:鸳鸯蝴蝶派的创作观念《游戏世界》是诸君排闷消愁一条玫瑰之路。其中有甜甜蜜蜜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