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安塞锣鼓确定稿.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安塞锣鼓确定稿.doc

上传人:tmm958758 2016/2/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安塞锣鼓确定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安塞腰鼓教学目标:1、以诵读为主,讨论文章的写作主旨。2、品味文中对人物和场面的描写。3、注重文中语言表达方式。4、有本文引发学生对中华古老习俗的及对本地锣鼓文化关注。教学重点:1、在反复的朗读中体味语言中所蕴涵的激情和深意。2、学习本文用简洁有力的词语、铿锵激越的句式表达的恢宏气势。教学难点:作者通过安塞锣鼓除展示西北的风俗,还表达对生命的感悟、对精神的启迪。教学方法:朗读、小组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设计理念与思路:1、指导学生以“朗读法”学习课文,即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完成教学。2、以“讨论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3、注重情感熏陶,可引用本地赣榆殷庄“中华鼓王”来引起共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晃动拨浪鼓发出声音,创设意境)适逢重大节日,人们常用“锣鼓喧天”表达对节日的欢庆,大家一定也亲自聆听过,那你知道“鼓”的由来么?(学生回答)鼓,是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就非常喜爱的一种乐器。据传说,我们的祖先在劳动过程中,发现枯树干和实心树干有完全不同的声音。于是,便用空心树干,蒙以兽皮和蟒皮,做成了木鼓,供娱乐时敲打。此外,鼓不仅是乐器,而且还是军中必备之物,如擂鼓助威。看黄土高原上陕北人民正舞动安塞腰鼓,庆祝美好的生活。(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短片)师:同学们,欣赏安塞锣鼓,你的第一感受是什么?生答,引导学生归纳其特点:气势磅礴、震撼人心、惊心动魄等一个人,一面鼓,古朴厚重的黄土高原,奔腾咆哮的滚滚黄河,给它注入了巨大的精神力量。下面让我们跟随作家刘成章一起展开想象的翅膀,从文字中体会这腰鼓声中激情。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2、请根据文中描述,对安塞腰鼓进行概述、评价。找出能表现安塞腰鼓魅力的词、短语、句子等。文中可以填内容很多。通过练习,既引导学生感知安塞腰鼓的形象,又让学生把自己填的依据(课文某个段落获句子)读一下来感受。例:“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读时语气要越来越强烈。生读,师读,齐读。读的好的同学,给他鼓掌,也有一个“鼓“字。鼓励学生多找些句子,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安塞腰鼓的给人带来的震憾。3、大家用朗读发现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由衷的赞美。课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就表达了作家对安塞腰鼓的赞美,这句话是——“好一个安塞腰鼓!”(板书)它分别是在赞美安塞腰鼓哪个方面的“好”?明确:依次为:主要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时壮阔、火烈的场面、是在赞美安塞腰鼓隆隆隆隆的沉重的响声、是赞美充满力量的动作和舞姿、是赞美安塞腰鼓表演能激起人们丰富的想像。同学们已初步感受到了安塞腰鼓的形象。从根本上说,安塞腰鼓好在它“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股劲,让我们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因此它是“生命之劲”(板书)。4、欣赏电视配景散文朗读(或教师范读课文,配乐)。铿锵激越的朗读能深深感染学生,许多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可通过读来悟出。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并多让学生朗读。(不论哪种方式,均以学生朗读为主,结合下一环节检查)5、让我们带着“劲”再自由朗读。安塞腰鼓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在学生朗读中体现。三、精读赏析,探讨质疑。学生经过第一步的阅读,对文章内容有了整体的了解,但为了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