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现状及完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现状和完善一、国内外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现状(一)国外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现状基于各国绩效审计侧重点的不同和翻译上的误差,政府绩效审计在国外有很多不同称呼,但其审计模式,评价体系,审计准则大同小异。美国称其为“3E审计”,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审计,瑞典称为“效益审计”(EffectivenessAuditing),英国称为“现金价值审计”,澳大利亚称为“效率审计”(EfficiencyAuditing),加拿大称为'综合审计”等。美国的“3E”定义得到以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为主流的国际社会的认可。经济性就是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成本。效率性是确保一定的投入所能获得的最大收入。效果性是指项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对比关系。(二)国内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现状我国在最初采取介绍各国绩效审计理论的方式来吸收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审计理论,并在数十年间的绩效审计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以此来形成能适应本国实际国情并具有本国特色的审计方法。在早期,我国审计理论研究者对此种审计类型也有称谓之争,而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绩效审计”渐渐取代“效益审计”的说法,成为主流的定义。绩效审计是由专职机构和人员,采用专门程序和方法,取得审计证据,对照选定标准,以评价、衡量和证实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经济活动所体现经济效益的优劣,以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调控的一种独立经济监i活动。二、开展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必要性一是专项资金来源众多,数额巨大,具体分配去向又往往模糊不清,需要为数众多的基层审计人员花费大量人工和时间去监督,且难以追踪去向。以社保基金为例:一是其数额之巨大,收支过程少则几年,多则数十年的时间跨度在财政资金的类别中也是相对少见的,但这也往往意味着社保基金会被投入到很多资金周期时间长,数额大的投资项目。二是资金帐户管理不规范,乱开户头现象普遍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和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经济监管体制不完善和一些财务人员行为不规范,此类情况广泛存在于企业、政府的各类项目当中,造成国有资源的大量流失。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监管的加强,以个人名义开户等不法现象大量减少,但在乡村一级的地方政府,管理不规范,资金投入不透明仍然存在。三是专项资金违法使用现象严重,我国是农业大国,以农业专项资金的投入、管理和使用为例: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无视当地实际情况,抱着“不要白不要”的心态,明明无法种植某些享受国家政策优惠的种植物,依然申请资金并强行立项,给当地经济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除此以外,巧立名目骗取资金,违法占用、挪用,贪污,搞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也屡见不鲜。四是缺乏统筹规划,公开透明的机制和绩效评价目前而言,财政预算的公开仍然不足以满足监督的需要,其专项资金使用情况,政府的相关政策依然不透明,给社会监管和审计带来不便和困扰。政策、资金的不透明等现状饱受诟病。三、目前我国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困境财政专项资金是政府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物质保障。这也给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带来更大的压力。当前情况下,我国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面临许多困难:一是实施难,从上级政府的拨款到各单位资金使用的具体情况,需要大量各行业的专业人才和时间,并且审计的覆盖范围有很大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