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山市城市更新搬迁补偿安置指导意见(二次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指导依据】为保障被搬迁人的合法权益,规范本市城市更新搬迁补偿安置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动“三旧”改造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粤府[2019]71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市辖区范围内经批准的非政府主导的“旧城镇”、“旧村庄”改造项目(以下简称“旧改”项目),其搬迁补偿安置适用本意见。“旧改”项目内拟改造的现状地上地下的公共物业、集体物业与公共场地设施等,按照本指导意见实施。第三条【职责分工】依据“三旧”专项规划,按照统筹兼顾,量力而行,在维持搬迁改造社会稳定、健康有序开展的前提下,市城市更新局对各镇区进行业务指导和督导。各镇区根据属地原则,应对辖区内“旧改”项目搬迁补偿安置做好基础意愿及数据调查工作,现状权益固化及核查认定工作,对选定搬迁实施主体编制的项目搬迁补偿安置方案进行审定,协助并监督实施主体的搬迁补偿工作。针对各镇区辖区内具体搬迁补偿安置项目,镇区还应统筹制定补偿安置的计划,落实项目实施各方责任,明确区内各搬迁补偿安置项目实施的范围、目的、原则、方式和时间等。市相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城市更新搬迁补偿安置配合工作。第四条【基本原则】项目的搬迁补偿安置工作必须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照顾现实的原则,结合项目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搬迁补偿安置标准按等价值补偿或调换为基本原则确定,同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的搬迁补偿安置工作必须结合项目自身由实施主体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方案(详见附件一)。在实施具体搬迁补偿工作阶段,应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补偿、分配和平衡制度,并就搬迁补偿安置方案广泛听取被改造范围内村(居)民意见。同一更新改造项目范围内,现状权益固化时间点和搬迁补偿价值评估时间点都必须分别统一一致,并需在补偿安置相关工作方案中明确。第五条【搬迁补偿安置公开要求】搬迁补偿安置工作具体实施全过程信息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公开,相关信息应在镇(区)村(居)两级宣传栏、项目指挥部、项目现场周边,以现场张贴设置为主。第六条【行政司法保障】对已批准改造方案的“旧改”项目在多数原权利主体同意改造的情况下仅有少数原权利主体不同意改造,原有建筑物存在不符合安全生产、城乡规划、生态环保、建筑结构安全、消防安全要求或妨害公共卫生、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公共交通等情况,原权利主体对搬迁补偿安置协议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原权利主体可视已签订搬迁补偿安置协议比例的情况申请政府对搬迁补偿安置协议的合理性进行裁决。政府进行裁决前应先进行调解。第二章权益认定第七条【房地产权益现状数据固化】权益固化的时间点为基础数据调查核查、认定完成公示无异议后的一个月内为原则确定。各镇区应做好改造区域内被搬迁补偿房屋现状的证据保存工作,该数据为日后补偿安置的依据。各镇区同时应当做好相关宣传、解释工作。权益固化工作完成后,对于非法抢建一律不予补偿安置并由所有人在规定的期限内自行拆除,逾期不拆除的可由相关职能部门强制进行拆除。镇区应组织本辖区城市更新(“三旧”改造)、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以及相关村(居)组织,负责确定旧村庄改造具体项目的权益固化工作。权益固化的形式、内容、步骤等应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确定。第八条【被搬迁人义务及权利】被搬迁人在搬迁补偿安置前,应当配合基础数据调查实施方对被搬迁的房屋及土地的权属、位置、用途、土地面积、层数、建筑面积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登记等工作。基础数据调查实施方在对被拆迁人的房屋及土地的权属、位置、用途、土地面积、层数、建筑面积等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后必须经被搬迁人签名确认方为有效。如对调查结果有异议的,双方应当协调一致。调查核实结果应向所有被搬迁人公告公布。第九条【权益认定基本原则】根据权属调查的结果,应补偿安置的被搬迁人权益按下列原则核定:1、补偿安置面积与房屋用途的认定,以房地产权利证书、房地产登记簿记载的面积、用途、土地性质等为依据;如不动产证书记载与不动产登记簿记载不一致的,以不动产登记簿记载为准。不动产证书、不动产登记簿未记载或者记载不明、有误的,可以根据合法有效的规划证明文件,或者自然资源部门、住建部门的审核意见及测绘报告来认定。2、未办理不动产登记的历史用地面积可以通过提供相关土地来源证明材料或参考我市<<关于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措施(试行)>>(中山自然资发【2019】96号)相关内容来认定可补偿安置面积。3、有合法报批手续的在建及已建成建筑物,可补偿安置面积可依据市(镇区)自然资源、建设部门审批批准的文件结合现场实际测量面积认定。4、未办理不动产登记房屋的认定,凡未经市(镇区)自然资源、建设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