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研究摘要: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巨额资金的投入,但现有的融资模式及融资结构存在较多问题,难以适应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为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完善相关政策,创新投融资模式势在必行。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融资模式创新一、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资金需求与缺口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o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环境能力相适应,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资金保障是关键一环和基本前提。据国家开发银行测算,2013-2015的两年间,我国城镇化投融资需求将达25万亿元,。据《2013年中国中小城市绿皮书》推测,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社会保障和市政设施支出将超过30万亿,是我国2009年全部财政收入的5倍左右。国内一些学者也对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规模进行了测算。相伟(2012)认为,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总的资金需求远远超过30万亿。如果考虑未来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2022年我国城镇化将增加40万亿元的投资需求(迟福林,2012)o如果不考虑土地岀让收入,到2020年,。面对如此庞大的资金缺口,解决资金投入问题,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关键一环。但现有的财政资金及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很难适应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我国处于“纳瑟姆曲线”快速发展阶段的城镇化,完善现有投融资模式势在必行。二、城镇化建设中投融资模式现状及问题)城镇化建设中的投融资模式1、土地财政融资根据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土地租金归地方政府支配和掌握,工业、商业、公共事业、住宅等国有土地可以有偿使用,给地方政府利用土地财政融资提供了可行路径。具体来看,土地财政主要包括与土地相关的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两类。受限于建设用地的紧缺,地方政府可以低价征收农用地,再通过“招拍挂”程序出让转为建设用地,从而获取高额土地出让金。获取大量资金用丁地方城镇化建设。2001-2013年的十余年,我国土地出让金收入由1296亿元增长到了39073亿元,增长了约30倍。2、 税收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融资地方政府税收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是我国城镇化投融资的主要方式。随着分税制的改革,我国财政收入状况获得了明显好转。2013年我国财政收入近12万亿,%,2014年我国财政收入则达到了14万亿,其中税收收入近12万亿元。巨额的财政税收收入为城镇化建设起到了较大的支撑作用。此外,近年来,中央对地方政府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也逐年增加,在中央财政支出中占比达到70%o地方财政税收收入的提升以及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增加,丰富了地方政府的“钱袋子”,也为推动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巨额资金支持。3、 地方投融资平台融资1994年的财税体制改革导致地方政府财权上移,事权下移,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远远无法满足财政支出,加之地方建设任务的快速推进,尤其是城镇建设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任,地方政府背负较大的财政压力。在这种背景下,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解决城镇化进程中资金短缺问题,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相继建立,依托地方财政向银行贷款,以此来推动城镇化建设。尤其是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