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敕勒歌说课稿.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敕勒歌说课稿.doc

上传人:1314042**** 2020/2/29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敕勒歌说课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敕勒歌》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敕勒歌》。一、说教材<一>简析教材《敕勒歌》是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敕勒人唱的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表达了敕勒族牧民对自己的家乡及游牧生活的无限热爱与无比思念的深情。这首诗气势雄浑,画面开阔,寥寥几笔就把草原美丽的景色勾勒了出来,让人读了如临其境。诗中运用巧妙的比喻,叠字双声,读起来音韵铿锵,朗朗上口,使人意气昂扬,精神振奋,在粗犷中显出壮丽。<二>教学目标《敕勒歌》是本期的第三首古诗,基于中年级学生学****古诗多是通过反复诵读来感悟诗中的形象,体会情感。我把本课时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4个生字,辨别多音字“似”、“笼”,知道诗中“见”同“现”。2、能力目标:理解诗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情感目标:感受草原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三>教学重难点古诗字数较少,想象空间大。八年级学生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我把教学重难点设定为:1、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与背诵古诗;说说诗句的意思。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说教法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理解古诗,体会意象存在一定的难度,我采用了朗读指导法、“扶放”结合教学法、补充资料法等引导学生学****三、说学法课文的生字少,我让学生自学完成。老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法是古诗常用的学****方法。同时,我又辅以小组尝试合作学****教师相机点拨诱导,使学生能更好更快把握古诗的内容。四、说教学过程为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分五步来设计教学过程:第一步:复****导入,激发兴趣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经久不衰的艺术奇葩。八年级的学生都有一种表现的欲望,经过几年的学****对古诗已有了一定的积累。我采用复****的方法导入,调动学生参与学****的积极性。我是这样导入的: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2、当学生背了几首之后,我说:老师也有一首古诗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我随即出示《敕勒歌》全文,然后声情并茂地诵读,读后提问:同学们,这首古诗和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呢?学生一般都会从字数方面来比较,为下面的揭题打下基础。3、板书课题:敕勒歌。再揭题: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其实,《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流传在敕勒族的一首民歌,敕勒族是古代我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这首北朝民歌离现在已经有1500多年了,仍深受人们的喜爱。第二步:自主识字,读通诗句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具备独立识字的能力。这首诗中,只有“勒、阴、苍、茫”四个生字,学生借助工具书,完全能够自学完成。1、我让学生回忆以前学****生字的方法。(即:圈——读——记——扩)2、然后让学生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自学生字:(1)自由读文,圈出生字词。(2)读准字音。(3)分析记忆字形,指导书写。(4)扩词练****理解字意。3、学生自学完生字后,我就指名读古诗。这时候,有的学生可能会把多音字“似”、“笼”读错,把“风吹草低见(xian)牛羊”的“见”(xian)读成“见”(jian),我就及时纠正读音。我在学生读错后再来纠正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犯错的机会,然后再改正,这样记忆更加深刻。4、之后同桌互读,互相正音,直到读通顺,读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