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音强、音长和音质。从声学的角度粗略地说,音高是声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声波基频频率的快慢(也即单位时间内振动周期的多少),音强是人们对声音强弱的感知,主要取决于声波振幅的大小。音长是声音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声波持续的时间,音质是声音的特色,取决于声波中陪音的数量、频率和强度。。它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出发定义的,是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是仅依据音质区别而得出。如:看(kan)可以划分出“k、a、n”三个音素。音素又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或方言)中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功能的最小的线性语音单位。它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出发定义的,是针对某一种具体语言的,是仅依据有无区别该语言中的词的语音形式之功能(进而也区分了字词的意义)而得出的,它可以是音质上有区别,也可以是音高、音强、音长有区别。区别词的语音形式也可以粗略的说成“区分意义”。如:普通话中“关上啊![kuan?ɑ??A],表示韵腹的三个主要元音是三个不同的音素(前a、后ɑ、央A),三者随便替换,也不起语音形式的作用,所以这三个音素可以归为一个音位/a/。,即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到一个音位。如果他们被归并为一个音位,则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各个音素就被看成为同一个音位在不同位置上的代表,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音位变体,如:英语中的/p/就包含[p][p?]两个变体。从来不在相同的语音位置出现的若干音素处于互补关系,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功能叫做音位的条件变体。如普通话中的[a][?][ɑ]。[a]出现在开尾韵韵腹的位置上。“大[ta]、加[t?ia]”;[?]出现在i和n的前面(限于开合撮三呼)“爱[??]岸[?n]”;[ɑ]出现在u和?的前面“老[lɑ?]、亮[liɑ?]。如果几个音素处在同样的位置上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可以叫做音位的自由变体。如:[n]和[l]是武汉话/n/音位在声母位置上的自由变体。,除了音质以外,音高、音强、音长也能区别语言单位的语音形式,从而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因此也能构成音位。我们把这种具有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的音高、音强、音长叫做非音质音位,以区别于由音素(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构成的音质音位。如:“妈”“麻”“马”“骂”的元音辅音和他们的组合顺序是一样的,都是/ma/,只是音高变化的不同才使它们成为语音形式不同、意义迥异的四个语言单位。,叫做该语言的区别特征。每一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不同的区别特征。运用区别特征比较容易说清楚音位在具体语言中的特点和具体语言语音系统的组织方式。音位的区别特征虽然可以从声学方面分析,但因发音方面的分析与音位在语音系统中的作用更加相关,所以也可从发音方面分析。如:北京话中/p/以不送气与/p?/相区别,以双唇与/t//k/想区别,以口音与/m/区别。(音系学中的“区别特征”,其实有人类语言普遍的区别特征和某个具体语言的区别特征两个层次。教材定义的是具体语言的区别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