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中考文言文考前考点梳理.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考文言文考前考点梳理.doc

上传人:260933426 2020/3/1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考文言文考前考点梳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考文言文考前考点梳理“文言文阅读”部分主要有以下考点::通假字、一次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行文思路、作者情感、作品艺术特色的揣摩与探究。常考题型:课内课外语段比较阅读的命题方式,会延续。以选择、判断、填空、、翻译、简答、表述题型为主流,题目叙述简洁,富有启发性,成梯度排列,题量一般4—5道,分数一般会设定在10—12之间。复****策略文言文是一项基础性知识,同时又颇具能力性。文言文阅读则是整合基础与能力的综合性思维活动,因此,复****中,既要重视基础,把握基础知识,又要加强能力训练,在训练中增加技能,提高水平。常用文言虚词集释:(1)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有时也作第一人称,译为“我”。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2)助词①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鸿鹄之志。(《陈涉世家》)②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③音节助词。无义,一般不翻译。如:公将鼓之(《曹刿论战》)④结构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如:何陋之有(《陋室铭》)(1)代词,表示第三人称,译为“他”“他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也可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3)副词,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与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如: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一个“其”可译作“难道”,后一个“其”不译)(1)结构助词,译为“……的人”“……的事物”“……的情况”等,相当于名词性短语。如: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为学》)(2)语气助词,用在作主语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后,表示停顿,谓语部分一般用“也”字结尾,起判断作用。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陈涉世家》),常表示以下关系:(1)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2)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如: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3)转折关系,译为“但是”“可是”“却”。如: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4)递进关系,译为“而且”“并且”或不译。如: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1)介词①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借”“按照”“依靠”等。如: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2)连词①表示目的,相当于现代汉语里的“来”。如: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②表示结果,可译为“以至”“因而”。如: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3)动词,可译为“认为”。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