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生专业探索操作指南目的与意义大学以培养人才作为办学任务之一,大学毕业生以自己所学习的专业为载体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入学之初深入了解和探索其所学专业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所学专业与社会分工之间的内在联系;增强在校学习的目的性;增加在校学习的动力;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模式,不再以考试分数作为学生学习的指针;提前知道和理解“学以致用”,有效规避“书到用时方恨少”,缩短适应社会的周期。专业探索实践内容一、专业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1、本专业可以解决哪些社会发展问题?可以满足哪些社会需求?2、本专业是如何解决社会问题的?即: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需要用到哪些知识?用到哪些学科?哪些课程?哪些理论?哪些工具(软件)?3、完成一座桥、完成一条路、完成一条隧道、完成一栋楼房等等,需要经历哪些步骤?涉及哪些行业和部门?二、专业与社会分工之间的内在联系1、本专业对应的社会行业有哪些?在该行业中相应地发挥了哪些作用?2、本专业对应的工作单位有哪些?在每个单位中相应地发挥了哪些作用或者主要职能是什么?3、本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有哪些?这些岗位具体要求大学生掌握哪些专业性的知识和技能?4、这些岗位分别要求大学生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三、大学学习的基础课与专业课程,专业课与社会之间的关系1、大学一、二年级的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什么?比如高等数学与力学之间的联系有哪些?高等数学中的那些内容将对应到力学中的那些内容?比如一年级的素描、色彩课等与高年级的课程设计之间是如何对应的?力学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2、通识课与大学生基本素养的养成有什么内在逻辑联系?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有何促进作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个人世界观间的构建有何促进作用?3、现在所学的专业课分别可以用到社会中的哪些地方,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备注:大学一、二年级基础课,通识课程以及专业课程请直接到学生在线查阅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实施步骤一、学生分组每一个班级组成若干专业探索小组,小组成员一般为4-5人,小组成员搭配考虑以下因素:男—女、农村—城市、省内—省外、有家庭社会资源与无家庭社会资源。小组内部明确分工,明确责任和任务。小组名单以电子版方式上交到学院学生科。老师介入(1次):对每一组的分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二、小组提交初步的专业探索实践计划小组内部经集体讨论商议后定出专业探索行动计划,行动计划需要详细罗列出行动时间表,行动地点、参访对象、以及完成计划的保障措施(如安全保障)等等。三、专业方向探索选择1、水利利水电、给水排水专业学生直接选择本专业进行探索。2、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建筑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工程、基础与岩土工程这几个专业方向中任选一个方向进行探索。3、土建类专业学生在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这几个专业方向中选择任意一个方向进行探索。四、专业探索获取信息的渠道互联网搜索与查询;专业老师咨询;走访毕业校友;到单位、企业、工地等实地访问、观察;通过到专业对应的企业或单位实习进行实地观察和感受。老师介入(1次):提供给学生一定的联系方式,帮助学生联系校友,为学生开实地访问介绍信。五、探索职业类别探索以下四个类型单位:科研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