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中古诗词名句赏      古诗词随着新课标走进了中考,盘点初中课本中的古诗词,我们发现有许多名句意境丰富,思想高远,语言精美,其光芒照亮了我们的心灵,为此,我们从中采撷了部分名句并作简要赏析,以求为备战中考提供一点帮助。    一、哲理类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川》)    迎来送往,依依惜别之时“儿女共沾巾”是人之常情,但诗人却有独特的体验,真正知心的朋友即使远在天涯,如果心心相映,也如同近邻一样,近在咫尺。真正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获得永恒的价值。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诗人穿行于山峦、溪流之间,山径依稀难辨,迷惘之中,眼前忽然柳暗花明,豁然开朗。这使人联想到人们遭遇挫折、面临困境时,在扑溯迷离之际,眼前出现新的天地。它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告诫人们要对前途充满希望。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北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登上山巅,就不用担心浮云遮挡远望的视线。诗句形象地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才能不被假象迷惑,从而看到本质的道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从平凡的自然现象中,感悟社会、人生新陈代谢的哲理:事物总是不断地向前发展,新的事物必将取代旧的事物。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北宋·朱熹《观书有感》)    池塘因有活水而清澈见底,那么人之学习呢?诗句告诉人们,只有不断地从书本、实践中汲取新的营养,才能保持知识的更新,达到更高的境界。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北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词人把酒问月,问人生,借月之盈亏终于得到人生哲理的启迪:世事自古就难以完美无缺,人们应当以豁达的胸襟去面对。    二、抱负类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的愿望,流露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有所作为的雄心和气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由于施行政治改革的宏愿受阻,诗人不得已辞官还乡,心情愁闷,愁思无限情所难免,但诗人仍想干些有益于社会的工作,诗人以花自喻,愿像落花一样,化作泥土,更能起卫护新花的作用,以此表达自己辞官后志在培育一代新人的愿望。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决心,义正词严,正气凛然,这不仅在当时使敌人的企图落空,在后世也一直鼓舞了许多志士仁人英勇赴国难,为国而献身。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这两句激越高昂,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唱出了自信,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    文学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唯有创新,才能领时代之风骚。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这两句体现了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千百年来曾引起无数读者的感慨和共鸣。    三、风物类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