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狄仁杰.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狄仁杰.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2/26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狄仁杰.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中宗时“举明经一科”出任汴州司法参军,继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参军、大理丞、宁州刺史、工部侍郎、豫州刺史、侍御史等职,后被武则天重用,提为宰相。睿宗时追封梁国公。狄仁杰的政治生涯,大部分是在武后专权和称帝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度过的。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顺应潮流,注重革新,奖励农业,知人善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在唐朝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过积极贡献。但她为了巩固其大周统治,大兴告密之风,任用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酷吏,对有嫌疑和不喜欢的人多方罗织罪名,严刑逼供,大臣和唐宗室被杀害者不计其数,往往也殃及平民,致使法制破坏,冤狱四起。在这种政治气候下,狄仁杰秉公执法,刚直不阿,随机应变,果断处事,确实显示了一位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惊人胆魄和足智多谋。唐中宗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狄仁杰出任宁州刺史。宁州地处西北黄土高原,沟壑纵横,山川原兼有,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为了防御北方突厥贵族铁骑的南下,宁州在唐初一直是“屏蔽京畿”的军事要地。唐高祖武德年间,唐军与西秦军、突厥军在宁州境内多次交锋,战事频仍。因此,在狄仁杰到任之前,宁州的历任地方官吏都以强调军事为由而“调发烦重,伤破家产,剔屋卖田,”加之“官吏侵渔,州县科役,督趣鞭笞”,真是“苛政猛于虎,杂捐多如毛”,致使宁州各族人民怨声载道,民不聊生。狄仁杰到任后,严惩地方贪官污吏。后来,被宁州人民世代相传的狄梁公除母龙、斩孽种的神话,其实质就是对当时***朝政和贪官的一种暗喻,也是对狄仁杰正气凛然、为民除害的高度赞扬。狄仁杰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他积极治理壅塞的河道,劝农植桑,使当地周兴以来形成的“好稼穑、植五谷”的风气再度兴起。他推行积极的民族政策,“抚和戎汉”,使杂居一起的各族百姓“相安无争”。因此,宁州各族人民都对狄仁杰十分爱戴。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右台监察御史晋陵郭翰巡察陇右诸地,所到之处“多所按劾”,而一入宁州境内,一路上父老无不颂扬刺史的德政。郭翰为之感动,到官邸后,谓僚属曰:“入其境其政可知,愿荐使君美于朝”,即命驾去,荐狄于朝。垂拱四年(688年)春季,狄仁杰“擢为冬官(工部)侍郎”。消息传来,宁州百姓喜形于色,奔走相告。狄仁杰离任进京,州民依依不舍,失声痛泣。狄仁杰虽然离开宁州,但宁州人民世世代代怀念他。在他走后不久,州民就在城西庙嘴坪为他立了一块“狄公德政碑”。垂拱四年(688年)秋季,狄仁杰从朝廷转为豫州刺史,当时因越王贞在汝南称兵而败时,地方司刑官吏多方罗织“叛乱罪”,大兴囚狱,逼促行刑,弄得人人惶恐,民心骚动。狄仁杰看到这种情形,坐卧不宁,急忙密表上奏武则天,恳求“哀其诖误”,方才使六、七百名即将处死的“叛乱者”得以赦免,改为流放丰州(今内蒙古五原南)。当这些九死一生的流徒路过宁州时,宁州父老告诉他们:“是我狄使君救了你们的命呀!”流徒们感激的五体投地,“遂相携哭于州民所立狄公德政碑下。”押解和州衙官吏也十分感动,允许宁州父老的请求,“设斋三日,”招待流徒。因此,后世将“狄公德政碑”又称为“梁公坠泪碑。”并在立碑处建“狄梁公庙”。狄仁杰也被后来的历代官吏所尊崇,凡来宁州做官者,无一不去“狄梁公庙”前祭祀。宋范仲淹知庆州时亲自撰文,立“唐狄梁公之碑”。碑铭:“天地闭,孰将辟焉?日月蚀,孰将廓焉?大厦仆,孰将起焉?神器坠,孰将举焉?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