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仁俊长老简介.doc

格式:doc   大小:77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仁俊长老简介.doc

上传人:iris028 2020/3/3 文件大小: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仁俊长老简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仁俊長老簡介hi2/***@about/-3k仁俊法師,江蘇泰興人,西元一九一九年(民國八年)出生。七歲時於家鄉黃橋傳道和尚座下出家,並入村塾讀書。十七歲受具足戒,二十歲到常州「天寧寺佛學院」受學。一九四一年,得知廈門「閩南佛學院」招生,千里負笈,考入閩院受學。一九四三年畢業,回「天寧寺」任執事。三年後應杭州「武林佛學院」之請,到武院任教。一九四八年,轉赴上海「靜安佛學院」任教。一九四九年以大陸國共戰事惡化,京滬形勢緊張,輾轉到廈門,繼而轉赴香港。在香港四年,曾隨印順法師住在青山「淨業林」,同住者有演培、續明、常覺諸師。一九五三年,以印公導師年前去臺灣,仁法師亦申請入臺,住在新竹青草湖「福嚴精舍」。印公導師創設「福嚴佛學院」,仁法師即在佛學院任教。在香港同住的演培、續明諸師,也先後抵臺,追隨印公導師,實現導師內修外弘的理想。其後仁法師並曾於南投「碧山岩」與屏東「東山寺」短駐。一九六○年前後,在臺北新店建「同淨蘭若」,在當地弘化。一九七三年,應「美國佛教會」之請,赴紐約任「大覺寺」住持,並任「美國佛教會」副會長。一九七七年底,辭「大覺寺」住持。翌年,移居「法王寺」靜修。一九七九年又移居同淨學舍。一九八○至一九八四年任「美國佛教會」會長。一九九○年設「同淨蘭若」於新澤西州定期講經說法,並成立「眾姓文教基金會」,主要資助有心向學之僧青年。一九九三年為轉美國度假之風,令學人多得法益,創辦名為「佛法度假」之假期佛法講習。一九九六年成立「印順導師基金會」以宏揚純正佛法。一九九七年創辦《正覺之音》。二○○二年六月復任「美國佛教會」會長。二○○四年初力薦美籍上座比丘菩提法師接任而堅辭「印順導師基金會」董事長職。旋為基金會恭請為榮譽董事長。仁法師除就近在新澤西「同淨蘭若」、紐約「東初禪寺」、「大覺寺」、「莊嚴寺」、及美西、美南各佛教社團講經弘法不輟,並經常應邀遠赴海外,如南美、加拿大、台灣、大陸、香港、新加波等地弘法。仁法師筆耕不息,來美之前,臺灣的《海潮音》月刊每期都有仁法師的文章。來美之後,文章仍散見於臺灣的《菩提樹》、《慧炬月刊》,以及美國的《美佛慧訊》、與《正覺之音》。仁俊法師(西元1919年~)佛教城市‧佛門人物。(ter/details/91/-21k)仁俊法師,江蘇泰興人,一九一九年(民國八年)出生。七歲時於家鄉黃橋一個小廟中,依傳道和尚出家,並入村塾讀書。十七歲受具足戒,二十歲到常州天寧寺佛學院受學。一九四一年,得知廈門閩南佛學院招生,千里負笈,考入閩院受學。一九四三年畢業,回天寧寺任執事。三年後應杭州武林佛學院之請,到武院任教。一九四八年,轉到上海靜安佛學院任教,一九四九年以中國大陸國共戰事惡化,京滬形勢緊張,仁師輾轉到廈門,繼而轉赴香港。在香港四年,隨印順導師住在青山的淨業林讀書。同住者有演培、續明、常覺諸師。一九五三年,以印公導師年前去台灣,仁師亦申請入台,住在新竹青草湖福嚴精舍。印公導師創設了福嚴佛學院,仁師即在佛學院任教,在香港同住的演培、續明諸師,也先後來台,追隨印公導師,實現導師內修外弘的理想。後來,仁師曾經到南投碧山岩、屏東東山寺住過一段時間,一九六○年前後,他在台北縣新店建「同淨蘭若」,在新店弘化。一九七三年,仁師應美國佛教會之請,到紐約出任大覺寺住持,同時也擔任美國佛教會副會長。一九七七年底,仁師辭去大覺寺任住持退居,住持由聖嚴法師繼任。翌年,仁師移民法王寺靜修,一九七九年又移民同淨學舍。一九八○年,敏智老和尚因連任美佛會會長兩屆,辭會長職,董事長選出仁師繼任會長。一九八四年辭位。在美東二十年,仁師在大覺寺、莊嚴寺、各佛教社團講經弘法不輟,甚至遠及美西美南的寺院。仁師勤於寫作,來美之前,台灣的《海潮音》月刊每期都有仁師的文章。來美之後,他的文章仍散見於台灣的《菩提樹》、《慧炬月刊》,以及美國的《美佛慧訊》。仁老今年七十八歲,現在新澤西州距紐約市兩小時車程的一個小市,借住在一處花木扶疏的淨舍中,每週仍定時為信徒講經,紐約若有弘法活動,仁老仍遠道趕去參加,弘法的熱誠老而不懈。(于凌波著)二二學友星散妙雲集下編之十《華雨香雲》。人生的聚散無常,真如石火電光那樣的一瞥! 與我共住較久的,現在是:演培在星洲般若講堂;妙欽在馬尼拉主持能仁學校;續明死了;仁俊別建道場;妙峰在紐約成立中華佛教會;幻生在德山岩自修;常覺最近也離開了福嚴精舍。其他是演培與續明領導的學生,雖在精舍住過,我多少有隔代的感覺。我缺少祖師精神,沒有組織才能,所以我並不以團結更多人在身邊為光榮,而只覺得;與我共住過一個時期的,如出去而能有所立──自修,弘法,興福,那就好了![P123] 我與演培、妙欽,在二十八年底就相見了。演培蘇北高郵人,可說是與我共住最久的一人!從四十二年到四十六年夏天,對福嚴精舍與善導寺,我因病因事而不在時,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