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墓地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及建议摘要:中国是礼仪之邦,以忠孝为礼仪的核心。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大多数的农村人口逐渐转向城镇。生老病死问题是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墓园作为城市的附属品,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逐渐扩大。关键词:墓地景观;设计原则;景观规划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36-0214-02本文对于如何消除传统墓园给人的阴森、不详。结合中国的殡葬文化,探索切实可行的公园化墓园、生态化墓园、环保型墓园、资源型墓园的设计方法。明确定位墓园的定位是指其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角色问题。其定位,一般根据城市整体层面的墓园布局并结合现有的内容进行整合。墓园所处的地理位置、规模大小、性质等,都对墓园的定位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其所属类型来看,有盈利性的、纪念性的、公益性的墓园等。要准确的给出墓园的定位,就不能拘泥于墓园本身特点就事论事,还需要应用“系统论”方法,从更宏观的、整体的层面上来研究确定公园的特色。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中,应从城市综合性墓园的外部情况与内部情况两方面来作分析。在外部资源分析中,着重对文化资源、游人资源、服务业资源、土地利用状况、外围交通资源等作出了解和分析。在基地内部环境资源中,对自然资源、文化底蕴、现有活动资源等进行分析与总结。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原则突出特色因为整个园区是背山面水,南面平地挨着水库,地势也很平坦,北边为山坡地。所以在规划中利用南面平地的优势,修建了一条以环形道路贯穿在墓地之中,墓地坡向汇集在基地中心面向南面的水面,如祥凤翱翔于水面。在相应岸边的四周结合园区堆一些微坡地形,增强景观层次。生态规划原则城市园林墓园的生态规划首先是对城市周围的荒山荒坡进行生态勘测和评价,根据城市的出生率、死亡率,科学的确定墓园的位置、面积和发展速度。并保证人人平等。在墓园的建设方面,主要是处理好荒山荒坡的绿化与殡葬的关系,大力发展占地最小,绿化面积最高的殡葬形式,使人口死亡后骨灰能很快的进入化学循环,并科学的选择绿化树种,使荒山荒坡尽快恢复生机。在墓园的规划与建设方面,总之是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与城市的发展规划要同步。尊重民族文化的原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风水文化一直影响着殡葬的改革,如今风水文化重新流行于海内外,并成为许多人殡葬活动中不科学的指导思想,陈传康先生甚至提出“风水现代化”观念。但是,风水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其中一些合理内核被部分风水师们弄得荒诞不稽。所以在发扬风水文化思想时,坚持其合理的文化,并正确引导当代殡葬观念的改革有着很重大的意义。1、进一步推行火葬,城市区域逐步提倡并推行树葬。在推行火葬的同时,很多地方开始提倡树葬。火葬首先由于干净卫生、占地面积小、费用低、环境后患小等有点被广大人民所接受,因此火葬在全国推行范围非常广,已打下坚实的文化和物质观念基础。风水文化的核心观点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这种观念从古至今一直深刻的反映在“入土为安”以及老子的“返朴归真的理念中。在那些受风水思想影响极深的中国群众之中,他们强调老了必须有人养,死了必须有地方安置,对死者的纪念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话题。而生与死也成为人类永远的主题思想。因此,风水文化观念要求那些孝顺的生者能为死去的亲人的遗体及骨灰能找到一块能够好好安息的“风水宝地”,希望死者安息,尽一片孝道,同时希望这快宝地能给自己带来福气。就因为风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