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82的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摆一摆等操作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并应用这一性质判定指定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2、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和发现活动,经历操作、发现、验证的探索过程,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3、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和兴趣,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准备:直尺,小棒,统计表,等教学过程:活动一:实践操作,问题引入。1、游戏导入[出示两根小棒]请看,我这里有两根小棒,猜一猜,这是干什么用的?可是今天我想用这两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能围成吗?为什么?围成一个三角形最少需要几根小棒?那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形。)那我们就再加一根,围一个三角形,好吗?这个盒子里面有很多根长度不同的小棒,是不是随便取出一根就能和这两根小棒围成三角形呢?(谁愿意来试一试:围两个三角形)2问题的提出:是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够围成一个三角形呢?你想亲自动手试一试吗?要想操作得开心、顺利,我们要先读懂规则,读懂规则是顺利进行探索与发现的关键。请看屏幕(试验表格,默读)二、合理猜想,探究发现。〈一〉初步体验,提出猜想1、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活动工具:四根小棒,其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7厘米、9厘米。活动要求:(课件出示)①每次实验选出3根小棒来围三角形,实验完毕后放回原处,以便下次实验。②4人为一组,组长负责组织成员合作完成实验,并指派一名同学为记录员,填写实验报告。③全部实验完毕后,小组内同学说一说哪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师巡视,参与小组活动,并给予适当指导。2、全班讨论交流:光顾着研究也不行,我们还得善于将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你们说是吗?(是)谁愿意把你们摆的情况给大家介绍一下?(1)[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报告,还有不同的吗?(学生上台选小棒,拼摆出三角形)摆的情况有:①3、4、7②3、4、9③3、7、9④4、7、9[电脑动画演示四种围三角形的情况](2)讨论:这四组小棒,有的围成了三角形,有的没有围成三角形,这是怎么回事呢?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和什么有直接的关系?(板书课题)(先小组交流,然后共同分享)大胆猜想一下,这三条边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3)提出猜想:三角形的三条边,一定要有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比第三条边长,否则不能围成三角形。(板贴: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说不出来,教师就要引导,举例子:如果这三条边的长度我们用a/b/c三个字母来代替,怎么样来表示他们的关系呢?怎么样用一句话代替他们之间的关系呢?这仅仅是我们在探索过程中的一个猜想,到底三角形三边之间是不是有这样的关系呢?我们还要进行验证。你想怎样验证?(课件出示一个三角形,完成板书字母代替)〈二〉验证猜想1、小组验证猜想活动: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比第三条边大吗?活动要求:①小组内每一名同学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出三条边的长度,进行比较。②小组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3、教师小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师问:同学们刚才实验得出①和②不能围成三角形,而在①中,3+7>4呀,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加强对“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中的“任意”理解)4、练习:(1)书上31页第一题。师问:如果我给你3根小棒,你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