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试论彭雪枫在豫东平原游击战中的贡献.doc

格式:doc   大小:7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试论彭雪枫在豫东平原游击战中的贡献.doc

上传人:pppccc8 2020/3/3 文件大小:7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试论彭雪枫在豫东平原游击战中的贡献.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试论彭雪枫在豫东平原游击战中的贡献本文系广东省肇庆学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编号H1058012050摘要:彭雪枫是我党我军优秀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抗口战争时期,他率领新四军四师游击健儿,在豫皖苏平原上纵横驰骋,欲血奋战,开创了豫皖苏边抗口民主根据地,并在斗争中把毛泽东的游击战思想灵活地运用于平原地区,就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开创而言,他如一把钥匙一样,更加具有关键的作用。关键词:彭雪枫;平原游击战;抗日战争1938年2月,彭雪枫奉党中央、毛泽东之命,来到河南担任河南省委常委、省委军事部长、省委统战委员会主任,开始了他中原抗战的戎马生涯。随后,乂先后担任新四军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豫皖苏区党委书记、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政委、淮北军区司令员等要职。他坚定地执行党的抗口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创造性地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动员与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抗日游击战争,积极发展抗日武装,创造和开辟了豫皖苏、淮北抗口根据地,为中原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将军事工作重心移向豫东”的转变1937年7月抗FI战争全面爆发后,屮国革命战争的军事战略开始由国内止规战争转变为抗口游击战争。这种战略转变是把开展敌后抗口平原游击战争的思想包含在“游击战”这一中国“武装斗争的总概念”[1]之中的。以后,随着国民党正面战场华北、华东、华中各个地区的正规战争一再溃败和长江淮河汉水下游平原的相继沦陷,开展敌后抗日平原游击战争的历史任务就口益尖锐地提到党和人民面前。于是1938年3月中旬,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即令八路军129师、115师主力由太行山向东出动,“一部进入冀鲁豫平原和冀鲁平原,一部进入冀中平原”[2],华北平原游击战便蓬勃展开。4月21口,毛泽东等同志据此遂正式发出了关于《平原游击战的指示》,作出了“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广大的发展抗日游击战争,坚持平原地区的游击战,也是可能的”[3]结论。自此以后,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对新四军进行游击战的指示》中还就“在一定条件下,平原也是能发展游击战争的”[4]观点作了一系列的阐述,并且认定“在现时敌人无力顾及和将來顾及也难周至的条件下,确定在现时广泛地发展平原的游击战争,并建立临时根据地的方针,在将来准备坚持小部队的游击战争,至少坚持季候性的游击战争,并建立非固定的根据地的方针,是完全必要的”[5],从而标志着党的“平原地进行游击战争观念”的逐步形成。1938年5月,徐州沦陷,豫皖苏边广大地区陷于敌手。中共驻武汉代表团负责人周恩来、叶剑英指示河南省委“应将领导重心移向豫东,开创苏鲁豫皖边区新局面,与八路军冀鲁豫部队沟通联络”[6]。毛泽东电令河南省委,应“先行开展豫东敌后抗日游击战争”[7]。河南省委决定由彭雪枫组建一支武装力量,立即向豫东挺进。8月初,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彭雪枫视察豫东抗口游击战情况,认为“根据西华、扶沟并我竹大队之扩大武装经验,断定如到豫东,一声号召,在短时间扩大不成问题”[8]。彭雪枫据此向中共中央和长江局作了汇报,在接到9月2日中央关于“应将工作重点移向豫东敌后,开创豫皖苏鲁抗日根据地”的指示后,于9月30口,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东进。10月8口,到达西华县城,驻扎在城北杜岗村一带。10日,先期来到这里的肖望东先遣大队和吴芝圃豫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漩过新黄河,返回西华,三支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