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审计专业名词解释(共2篇)审计专业名词解释政府审计:又称国家审计,是指国际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顺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逆查法:又称倒查法,是指按照与会计核算程序相反生物顺序依次进行审计的方法。盘点发:又称盘存法,是根据账薄记录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实地清查盘点,以确定帐存与实存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实质上的独立性: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发表意见时其职业判断不受影响,公正执行,保持客观和职业怀疑。业务招揽:是指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与非客户接触以争取业务。或有收费:是指收费与否或收费多少以鉴证工作结果或实现特定目的为条件。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是指注册会计师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是指在出具报告前,对项目组做出的重大判断和在准备报告时所形成的结论作出客观评价的过程。经营失败:是指被审计单位发生债务危机、甚至破产清算,无法持续经营的情况。审计失败: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有过失甚至欺诈行为,被揭发后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普通过失:即一般过失,是指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的合理的谨慎,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求而导致审计失败。重大过失:是指连起码的职业谨慎都没有保持,对业务或事项不加考虑,满不在乎,根本没有遵守专业标准或严重违背审计准则而导致的审计失败。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中的各种业务和相关账户所作的陈述或声明。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足以支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认定:是指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有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及程序。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对有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程。积极的函证:又称为肯定式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向第三方发出询证函,要求第三方证实有关信息,注册会计师要求被询证者在所有情况下必须回函,确认询证函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