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壘球天地一、發展起源壘球的創始可追溯於1887年美國的芝加哥遊艇俱樂部。在當時因由於棒球廣受到美國人民的歡迎,又有人希望在雨天或下雪的天氣裡一樣的能夠可以玩到室內的棒球,所以就發展出用丟拳擊手套,利用掃帚來打擊的一種遊戲方法,當時稱為室內棒球。後來到了1932年,才將室內棒球正式發展定名為壘球。而我國的壘球發展比棒球晚了一點。在第五屆(民國22年)全國運動會中也就有了女子壘球的比賽,在民國37年才增加了男子壘球的項目。二、慢速壘球與棒球之差異比較慢速壘球棒球導源1887年,美國芝加哥嘉年華會狂歡節19世紀中葉,英國的圓形棒球遊戲壘距20m27。432m守備人數10人(多一名外野游擊手)9人打擊人數10至11人(可再使用專任擊球員)9人投手投球採下投法,而球離手位置須比腰部低,且投球弧距須介於地面2m以上,3。5以下(拋物線)不限好球帶打擊者膝蓋最低點至肩膀最高點間(本壘板上方空間)打擊者膝蓋上緣至肩部上緣與球褲上緣的中間平行線為下限打擊不可使用短打及砍擊,否則打者出局不限三振兩好球後擊出界外球算三振兩好球後擊出界外球不計球數進壘捕手漏接或投手暴投,跑者皆不可向前推進跑者可向前推進球圓周30至31cm,重量180至200公克圓周22。9至23。5cm,重量114。8至148。8公克三、慢速壘球的守備位置慢速壘球上場守備共10個球員,比棒球多了一個"中間遊擊手",一般也稱為"外野遊擊手”,或"中遊",他的位置就是在外野遊走,可以和左外野手、右外野手、中間手四個人平均分佈,把守外野防區;也可以拉到二壘壘包後面,補強投手後方的空隙,其餘的守備規則基本上和棒球大同小異。守備位置投手、捕手、一壘手、二壘手、三壘手、遊擊手、左外野手、中間手、右外野手以及中間遊擊手,每一個守備位置有一個編號代表,比賽前填寫"攻守名單"時就寫守備號碼。如下圖:投手注意事項慢速壘球採下肩投球方式,手臂不可以像快壘那樣轉一圈,只能往後擺,然後投出去。球的飛行"彈道"必需高過2公尺,不可超過3。、慢速壘球的場地及基本規則場地場地形狀如同棒球場地一般,但壘距只有20公尺,投手和捕手間為15公尺,全壘打長85公尺,一壘採用雙色壘包(即打擊者擊出球後奔向一壘踩橘色壘包,守備隊一壘手踩白色壘包,如守備員踩橘色壘包視同沒踩到壘包),另於離界內外線3公尺外劃一線為死球線。投手投手必須由下往上投球球路必須成拋物線,拋物線最高點不得低於2公尺或高於3。5公尺,否則視為壞球。投手犯規及觸身球罰一壞球。好壞球投手投出有效之拋物線球於通過本壘板時高於打擊者膝蓋低於打擊者肩膀則為好球。兩好球後的界外球算好球(打擊者三振出局)如果守備隊要保送打擊者,只要告知主審不必故意投四壞球,即可保送上一壘。跑壘跑壘者於投手準備投球時不得離壘,亦不得盜壘,否則判跑者出局。死球線守備球員於傳球刺殺或觸殺時將球傳出三公尺線外,則跑壘者保送前進二個壘(即由跑壘者原已佔有之壘前進二個壘)。例如跑者由一壘前進到二壘守備員傳球二壘預觸殺跑者,結果球傳出三公尺線則跑者可保送到三壘,因傳球時跑壘者尚未到二壘(此時原佔有之壘為一壘)。五、技術教學傳球篇壘球比賽時,傳球與接球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動作,本單元先請您學習正確的傳球動作。。投手握球的正確方法是隨著球的品質、利用球的縫合處而變換手指的位置來投球的。可是各野手的基本握球法是用手指與球的縫合處相互垂直的握法。技術要訣: (1)手較大的選手,食指與中指的第一個關節與球的縫合處相垂直。(2)手較小的選手,食指、中指以及無名指的第一個關節與球的縫合處相垂直。(3)姆指與小指要緊撐著球。(4)不可把球緊貼於手掌心,要輕鬆的握球。(5)各野手一旦接到球再傳球時,無法意識到球的縫合處,此時最重要的乃是把球握穩後迅速傳出。(上手)投法、側(橫手)投法、低肩(下手)投法,還有輕投法。採高肩投法時上體保持少許立姿,球從高肩投出,投球時要充分利用腕力。側投時上身略偏橫側,用手腕從橫方向把球投出。低肩投法又可分為風車投法與彈弓投法。輕投法是各野手之間近距離的投球法。技術要訣: (1)傳球最好使用高肩投法,使球做縱向的回轉。(2)使用右手傳球時,左腳必先朝投球的方向跨出一步。(3)按對方的最後示意傳球。(4)動作要小,投球速度要快。(5)輕投時,以肘或肩為中心,作小的圓弧運動迅速傳球。(6)傳球時應先深呼吸,當右手投出球時,左手與右手作相反的動作。(7)傳球時手腕由後方向前方運動,球投出後要迅速縮回。: 〔正面的接球〕(1)接球者要注意投球者使用腰、腕的確實動作,並且要隨時注視著所投出之球回轉與進行方向。(2)面對投出之球的方向,張開手套,腳成直角跨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