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潮州歌谣.doc

格式:doc   大小:5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潮州歌谣.doc

上传人:zhufutaobao 2020/3/4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潮州歌谣.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潮州歌谣高二级:沈振雁蔡跃敏詹涌涛余渭淇王建翰成健鹏蔡涌杰指导老师:陈永序(潮州市金山中学)一、课题提出“挨啊挨,挨米来饲鸡。饲鸡叫啯家,饲狗来吠夜。饲阿弟来落书斋,饲阿妹来雇人骂……”听到这首耳熟能详的《拉手曲》,令人回想起充满歌谣的童年。有多少人是在潮州歌谣陪伴下长大的!潮州歌谣像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伴随着我们度过了天真、快乐的童年。作为年轻一代的新主人,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属于我们自己的潮州歌谣,我们应该去继承和发展属于我们自己的潮州文化。二、研究计划(一)确定研究对象为潮州歌谣的发展历史、内容性质。(二)通过查阅文献,搜集有关的信息内容。(三)对搜集的内容进行筛选,保留有价值的信息。(四)对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整理,撰写成研究报告。三、研究成果(一)源远流长的潮州歌谣大约5000~6000年前,潮州大地上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踪迹,当时应该有原始的歌谣,可惜已无法考证。晋朝左思《吴都赋》中有“荆艳楚舞,吴歈越吟”,可见那时我国南方歌、舞已相当发达。根据文献记载,宋朝时期,潮州地区汉族歌谣、疍族歌谣、畲族歌谣并存。明清时期,由于中国封建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商品经济开始渗透到社会生活中,人民有了更多娱乐要求。加上思想的转变和大规模整理民歌成为文人的一种时尚,使民歌进入了一个发展黄金时段。这时期有大量的文献中有潮州歌谣相关的记载。如吴颖《潮州风俗考》记载“游春”,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秧歌”。在20世纪20年代,随着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的激荡,我国出现了一次民间歌谣活动的高潮。在刘复、沈尹默、周作文等人的努力下,1920年歌谣研究会成立,1922年12月17日《歌谣》创刊并开始带动全国收集、研究歌谣。1923年3月《歌谣》第十一号第一次发表了潮州歌谣“渡头溪水七丈深,一尾鲤鱼头戴金。一条丝线钓不起,钓鱼哥儿枉费心”。此后,在潮州歌谣先驱们的努力下,一大批潮州歌谣被收集起来并通过《歌谣》被介绍到全国各地。1927年,毕业于北大、其时任教于金山中学的丘玉麟编辑、整理、出版了第一部《潮州歌谣》。1929年,金天民的《潮歌》出版,共收集歌谣288首。同年(1929年),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会杂志《民俗》分期刊载了昌祚、鸣盛合编的《潮州儿童歌》共18首。1945年林德侯还编出《潮州歌谣》未刊本。此时期的潮州歌谣收集工作,可谓硕果累累。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直至抗日战争期间,出于宣传和“唤起民众”的需要,一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者和革命干部,曾模仿群众喜闻乐见的畲歌形式创作了大批革命歌谣。1927年前后海陆丰农民运动领袖彭湃所写的《咚咚咚,田仔骂田公》最具代表性,成为风靡一时的革命檄文。全国解放后,社会底层的民间文学深受重视。1958年,丘玉麟在1927年出版的《潮州歌谣》、金天民的《民歌》及林德侯稿本的基础上重新筛选整理,并出版了潮州歌谣集。这是一个比较完善准确的一个版本,销售量很大。其后,1959年印行了《揭阳民歌》;1982年油印发行了《潮汕歌谣选》;1985年出版了《潮州民歌新集》;1987年揭阳民间文学研究会出版了《潮汕歌谣选注》;1997年又有了《潮汕歌谣新注》。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整理和研究工作联步并行,并且在正字正音上下了更大的工夫,增加了整理的科学性和内容的可读性。潮州歌谣在推陈出新地发展的同时,也在源源不断地对外传播着。随着明清以后大批潮人移民到东南亚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