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所想要的城市收藏到手机转发评论04月25日17:08作为一个专业研究城市将近30年的学者,考察与研究过国内一百个城市,至少也研究过国外的十多个城市,这样,我与众不同的想法应当是可以理解的。做城市规划这个事,其实最关键是研究与体验。什么样的城市才是规划做得好的城市?什么样的城市才会让人们生活得更舒服?什么样的城市没有雾霾?什么样的城市空气会永远新鲜宜人?什么样的城市不会有交通阻塞?什么样的城市会特别富有文化气息,让人感受丰富多彩?什么样的城市的绿化做得好,这个非常好是指维护成本比较低,保养成本也不高,那么城市人民也消受得起。这些事情是每个城市应当关心的大事,也是城市规划专业人员的职责所在。能不能对上面的问题做一个回答?我在这里可以向大家肯定地说,做好了城市规划就可以。这就是科学规划城市,和谐规划城市。10多年前我倡导了“和谐城市规划理论”,提出了和谐规划的基本内涵与标准。没有“和谐的”城市规划,城市就是没有办法和谐的。我们现在的许多城市是采取“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成本巨大,浪费巨大。到了生活中,城市规划就是车多了拓路,拆房,加隔离带,高架桥,虽然我们可以主要道路拓宽成10车道甚至是更多车道来满足高峰期通行的需要,但是我们要思考一下,这样做要多少土地?要多少投资?我们不能总是按高峰期的人流来设计,因为非高峰期就是闲置了。从市场经济角度看,要讲究经济运行,讲究投入与产出对等,这是十分必要的。做项目总是讲必要的投资,不是充分的投资。我们已经建设的高速路,地铁,一过了上下班的高峰期,乘坐的人就非常少,这样的投资显然就非常不经济,试问什么时候能收回投资?如果是财政投入,那是由老百姓提供的税收构成的,因为政府是不创造经济效益的。老百姓有多少钱能经得住这么花?老百姓同意了吗?在这个越来越讲求投资效率与投资效益的年代,不对等这样的投资是种非常巨大的浪费?这是肯定的。令人心痛的是满世界的快餐文化,学者做学问也是如此,规划的问题也是如此,这些年来已经没有多少人有耐心坐下来细细的梳理一下原因,问题,症结,肤浅的问题与肤浅的思考充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不是一个正确的做法。做学者,做好规划,浮躁要不得。举一个简单的例,最近大家都讨论“中国式过马路”,批评人们素质低,没有良好的习惯,视红灯于无物等等,于是社会上一大批人做了道德的评判者,这虽然没有什么不对,但是也显得浮躁随意。事实上此事并不如此简单,不能批评得随意与任性。作为规划学者,我是认真观察过许多路口节点,“中国式过马路”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是不容讳言的是,许多时候“中国式过马路”是逼出来的,是因为我们的规划不够好,城市交通的管理也不够好。举我观察到的实例说,有一个南北东西向的十字路口,南北的车流在绿灯时通行,到了南北车流遇红灯停的时候,但是南北车流中右转弯的车辆还非常多,所以东西方面过马路的人们根本没有办法通行,如果你等着右转弯的车辆过尽,南北车流的绿灯又要开始放行了。如果你宽厚,如果你守规矩,那你在高峰期几乎是无法过马路了。所以你只有一发现空隙就过马路,那怕阻挡在车流中间,慢慢的趟过这样的一条马路。类似情况甚多。假如你上班用不着考勤,完成任务多少也没有计较,当然不在乎,但是对于迟到了扣工资的上班族而言,那就是想办法“硬过”。这也是“中国式过马路”,你说到底错在哪里呢?另外,许多城市的十字路口没有计时读秒的显示屏,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