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8
文档名称: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ppt

格式:ppt   大小:1,059KB   页数:5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ppt

上传人:xzh051230 2020/3/4 文件大小:1.0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1【考纲解读】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高低,既在于“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因此,“语不惊人死不休”成了诗人的至高追求。作为高考诗歌鉴赏要求之一的“表达技巧”,就属于“怎样写”的范畴。纵观历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几乎总要涉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考生如果对这些表达技巧不熟悉、不了解,就会出现答题障碍。  表达技巧一般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篇章结构等方面命题。从近五年全国的考试情况来看,表达技巧这一考点命题率占90%,基本上是表达技巧加上语言、形象或情感式的出题方式。2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谨记: 表达效果是为内容服务的。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感情作用来答题。1、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2、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3、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3表达技巧(I)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白描工笔、借事抒情4表达技巧(II)写作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方法虚实结合对比、照应、衬托、渲染、双关、铺垫、抑扬、联想、想象、象征、渲染(烘托)、铺垫、过渡、伏笔、照应、抑扬、用典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篇章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照应、悬念、铺垫、卒章显志等5【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一)种类:诗词中主要运用四种表达方式,其中重点是抒情和描写。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高中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记叙、描写、议论、抒情6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抒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诗歌鉴赏中一般表现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托物言志等,而这一般又称之为表现手法)描写:点面结合、正侧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明暗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诗画结合、渲染衬托、对比烘托等角度: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嗅觉触觉角度。(二)题型题型一:赏析表达方式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变式提问:诗人是怎样来抒发情感的?答案构成:首先判断其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对于描写,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描写手法;对于抒情,先确定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明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加以具体分析。(阐运用)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析效果)7(三)典题示例1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问:这首诗是怎样叙事抒情的?答:诗的前四句写母爱,是叙事;后两句写子女对母亲的深情,是抒情,两部分结合得紧密完美。2、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问: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答:第一句叙事,第二句描写春天万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者的热爱之情。3、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问:诗中不作一句议论却是怎样怀古的?答:诗人只选取了野草、斜阳、飞燕三种景物进行描写,而把对历史盛衰兴亡的感慨,寓情于景,让人思而得之,含蓄有味。8(四)小试牛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汴河曲(唐)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汴河怀古(唐)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注: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大运河的一段。②隋家:隋王朝。③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④不较多:差不多。(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的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