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47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

上传人:书犹药也 2020/3/4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0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全部古诗、必背课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注释:(1)观:欣赏。(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3)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面临渤海。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4)沧:通“苍”,青绿色。(5)海:指渤海。(6)何:多么。(7)澹澹(dàndàn):水波动荡的样子。(8)竦峙(sǒngzhì):高耸挺立。竦:通“耸”,高耸。峙,挺立。(9)秋风萧瑟(xiāosè):秋风吹动草木发出的悲凉的声音。(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洪:大。(11)日月:太阳和月亮。(12)若:.。(13)星汉:指银河。(14)幸:幸运。(15)甚:极其,很。(16)至:极点。(17)哉:语气词。(18)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19)以:用(歌以咏志)。(20)志:理想。(21)歌以咏志:能够用诗歌来表示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22)咏志:既表示心志。咏:歌吟。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仿佛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仿佛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示心志吧。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注释:⑴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⑵客路:旅途。青山:指北固山。⑶潮平:江水涨潮与两岸齐平。⑷风正:顺风。悬:挂。⑸海日:海上的旭日。生:升起。残夜:夜将尽之时。⑹入:到。⑺乡书:家信。⑻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译文:一条弯曲道路展现在青山下,山前绿水上荡漾着一只小船。潮水漫涨两岸显得更加宽阔,风向正顺桅杆上高悬着孤帆。残夜未消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春天气息进入江南。写好书信如何才能传到家乡?只有请托归雁带到洛阳那边。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释::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59~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它山不相接连,因此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公元785~8)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见来表示时间,是指刚刚。: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因此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才能:刚够上。没[mò]: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以孤山为参照物。:百游不厌。足,满足。:同“荫”,指树荫。14..白沙堤(dī):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特别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注释】①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②《西江月》: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③黄沙:黄沙岭,在信州上饶之西,作者闲居带湖时,常常往来经过此岭。④别枝:旁枝。⑤旧时茆店:过去很熟悉的那一所茅草店。⑥社:土地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