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习《和学生一起成长》和《骨干教师人文素养》培训心得体会张老师和赵老师的报告虽然只有半天的时间,但培训所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财富。他们对教育教学独特的见解给我们作了具体的指导,使我们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非浅。下面是我通过培训获得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这次培训中张老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阅读的真正意义,则是为了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和生活。所以,阅读不应是一句虚无缥缈的口号,而更应该具体地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那么这桶水从哪里来,从书中来,历史、哲学的、自然的、科学的……我们都应有所涉猎。这样我们的知识才能时时处于更新的状态,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并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阅读的快乐,而不是为应付读书而读书。二、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一句话: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新课程中也说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直接培养能力。可事实上,有多少人真正领悟到新课改的真谛呢?此外,老师也告诉我们:我们教师必须发现学生的优势智能,发展他的优势智能,为他们的“成才”提供方向,让每一个人都能为社会发展尽己所能。三、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只有把学习的选择权真正归还给学生,学生才有了获得主动发展的前提。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面对如此重大的革新,我们要做什么?首要的是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中的条条框框,在教改的路上敢于创新。继而走上务实之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这也是我在阅读教学方面最大的感悟。语文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形态,有特定的目标和任务,有独特的个性,这就是语文的本。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个本,从关注内容到关注语言,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汲取传统教学中可取的东西。在今后,我将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拓展自己的阅读面,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把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结合起来,使自己无愧于“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这一称号。各位同行们为了我们的这一称号,努力奋斗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模式教学结构“总是由社会现实背景、历史的原因、相关的理论发展的支持等因素互相作用共同决定的。”结合语文教学结构中的要素以及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理念,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基于资源整合、基于师生关系、基于教学活动过程的教学结构的基本教学结构,同时也提出了情境·探究·建构的教学理想结构形式。一、基于学习资源整合的教学结构模式(一)实现三维目标的融合从“知识本位”到“以人为本”的转变,除了知识和能力,还要关注在阅读实践中的阅读方法,积极的思想感情,德育、美育等在综合得到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在一个阶段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贯穿在在整个语文学习阶段,分课时分学段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整体的视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是孤立的存在的,是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