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及应用.docx

格式:docx   大小:5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及应用.docx

上传人:读书之乐 2020/3/7 文件大小: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多普勒效应的原理及应用.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多普勒效应原理及其应用摘要:多普勒效应是波源和观察者有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与波源发出不同频率的现象。本文首先介绍声波和光波中多普勒效应的原理,然后结合原理阐述多普勒效应在我们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多普勒效应;原理;应用引言多普勒效应是为纪念奥地利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克里斯琴·约翰·多普勒而命名的,她于1842年首先提出了这一理论。多普勒认为,物体辐射的波长因为光源和观测者的相对运动而产生变化。在运动的波源前面,波被压缩,波长变得较短,频率变得较高(蓝移)。在运动的波源后面,产生相反的效应。波长变得较长,频率变得较低(红移)。波源的速度越高,所产生的效应越大。根据光波红/蓝移的程度,能够计算出波源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恒星光谱线的位移显示恒星循着观测方向运动的速度。除非波源的速度非常接近光速,否则多普勒位移的程度一般都很小。所有波动现象(包括光波)都存在多普勒效应。正文1多普勒效应的原理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接收频率变低。当观察者移动时也能得到同样的结论。假设原有波源的波长为λ,波速为c,观察者移动速度为v:当观察者走近波源时观察到的波源频率为(c+v)/λ,如果观察者远离波源,则观察到的波源频率为(c-v)/λ。,声波在媒质中的速度为V,波长λ=V/。声波在媒质中传播的速度与波源是否运动无关,故总是以决定于媒质特性的速度V来传播。波的频率数值总是等于每秒钟经过媒质中某一固定点的完整波形的数目。下面分三种情况讨论:一,声源不动,观察者以速度VB相对于媒质运动,即VB≠0,Vs=“冲击”,而是迎上去拾取更多的波,那么观测者接收到的声波的频率为'=(V+VB)/λ=[(V+VB)/V]*(1)上式表明当观测者向着静止的声源运动时,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为声源频率的(1+v/V)倍,故听到的声调变高。反之,当观测者背着静止的声源运动时,所接收到的声波频率为'=[(V-VB)/V]*λ(2)声波的频率低于声源频率,故听到的音调变低。二,观察者不动,声源以速度Vs相对于介质运动,即VB=0,Vs≠0时。图1如声源向着观察者运动,这时vS><v,因为声速仅决定于介质的性质,,则波形如图1中实线所示;但若声源运动,则在一个周期的时间内声源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经过一段路程vST而达到S′点,结果整个波形如图3中点S′、B′,因此,,其值为λ′==λ-VsT=vT-Vs(3)T=(v-Vs)(1/ν).(4) 因此观察者在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波数为ν=v/λ′=[v/(v-Vs)]ν. (5) 该式表明:当声源向着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接收的频率是声源频率的v/(v-Vs),则Vs<0,因此有ν′<ν,. 三,观察者和声源都相对运动,即vS≠0,VB≠0。从以上所讨论的两种情况中,我们不难看出,观察者接收到声波的频率为ν′=(v+vB)/[(v-Vs)/ν]=[(v+vB)/(v-V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