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doc

格式:doc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doc

上传人:825790901 2016/2/2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在和大家交流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两个小案例:(一)女儿:初中三年级学生;母亲:43岁。女儿与母亲关系产生了危机。用父亲的话说,我女儿本来是一个很乖的孩子,除了学****让家里操点心,其他方面都很好。上了初中以后,开始迷恋歌星,而且学****成绩直线下滑。娘俩一说话,特别是一提起学****的事儿,不是妈妈摔摔打打,就是女儿把房门砰地一关不出来,有时干脆连饭也不吃了。看到家里这个样子我心里特别着急,我经常跟女儿探讨这样值不值得。有一次谈话后,女儿是好多了。吃饭时,还主动提起了期中考试的事,说:“爸,妈,这回考试别的还行,就是物理考得不太好。”谁知,这话刚开个头,她妈那边就火了,“没考好,多少分?”“没及格。”“没及格,你就及格不了!”女儿强压住火,她妈在那边却越说越来劲儿,什么“整天跟个没事儿人似的”,“就知道喜欢那些没用的”……女儿一气之下,把饭碗给摔了。结果她妈照着女儿就是一巴掌,女儿也不示弱,两人就撕巴起来了……(二)去年中考前夕,我的一位女友跟我提起他的儿子,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认为她的儿子简直不可救药。马上就要中考了,现在居然还有时间上网,你说他一句,他有八句话顶你,母子关系十分紧张。那天我见到了他儿子,这个我看着长大的大男孩和我女儿同在一个学校,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一见到我也是满肚子的委屈:“我妈总是和我过不去,没有她不管的事,你要和她讲理准得挨骂,简直就是一个老更”。“老更”一词,我就是在那个时候第一次听说的。从以上两个小案例可以看出,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着母女或母子之间对立的现象,这些看似平常的矛盾冲突,其实就是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心理与家长之间的一种碰撞。如果我们做家长的能够掌握一点心理学的知识,这些问题也就相对容易解决了。现在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孩子的青春期普遍提前,加之越来越多的夫妇实行晚婚晚育,因此,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母亲也大约在40岁左右。我们知道女性的更年期一般都发生在45岁-55岁之间,40岁就进入更年期应该说是个别现象,不带有普遍性。而青春期孩子的年龄一般在12岁~18岁之间,他们的父母也就是40出头,基本还没有进入更年期。孩子们之所以提前给家长戴上更年期的帽子,就是因为妈妈们管得多、管得宽、管得细,尤其是爱唠叨,总之爱跟孩子们较劲,招致了孩子们的逆反。但毕竟是妈妈、是长辈,孩子们只好无奈地说一句“我妈她更年期,特烦”!那么既然孩子提前给我们戴上了“老更”的帽子,而且这种现象又确实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在此我也就对我们这些所谓的更年期的妈妈们说一句:请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那么到底什么是青春期,青春期又有哪些特点呢?青春期属于特殊时期,这个时期的发展是非常复杂而又充满矛盾的,所以又称为“困难期”、“危险期”。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以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对父母的感情便会产生矛盾,一方面不希望依赖父母,想从父母的庇护中挣脱出来;另一方面,又对父母存在****惯性的依赖。这种矛盾的感情会使孩子产生不安全感。同时,由于身体发育,精力过剩,情绪容易激动,心理上的攻击性也随之增强。如果在学校的学****和与同学老师交往方面比较顺利,自我得到肯定,那么这种矛盾和攻击性就容易得到化解。相反,当孩子受到挫折时,自尊心丧失,攻击性得不到化解,就会不自觉地寻觅发泄的对象。而最容易找到的发泄对象就是她所依赖的父母。如果母亲正处于更年期,也是情绪不稳定的话,矛盾就很容易产生了。值得庆幸的是,我现在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就是我和孩子的关系一直像好朋友一样。每逢有人对我说与孩子处理不好关系,我就总是好为人师地告诉人家要先做孩子的朋友,不要做他们不喜欢的事等等。别人听我这么说,又看见我总是和女儿一副情同手足的亲热状,便十分羡慕,还时不时地向我请教。因为我也是母亲,也处在所谓更年期这个特殊的时期,所以我愿意把我在生活和学****中的一些体会拿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帮助像我一样的母亲从理论上和一些生活实例中认清这一事实,正确对待青春期孩子的一些行为特点,帮助自己的孩子顺利度过这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一)用心去理解你的孩子我经常听到一些中学生说自己的妈妈不理解自己,而我们的妈妈也总是委屈地说,孩子是我生的,我怎么会不理解呢?应该说当今我们所说的“理解”已经进入了一个较深的境界,它包含了解、接纳、宽容及换位思考等等诸多内容,而我认为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了解”,了解对方的想法,了解对方的心理,了解对方的苦衷,了解对方的要求等等,真正了解了,理解会油然而生。我女儿初二下学期有一段时间,不知为什么总是情绪不高,每天放学回家后就径直钻进自己的房间,有时门上还贴张纸条:请勿打扰!当时我想我对她那么关心,她怎么还把我拒之门外呢?有一次,我在她高兴的时候问她,女儿是不是对妈妈